一句承诺,四代人接力守护忠魂80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8 19:29 2

摘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花篢镇上岭脚村三界坪,一座青石砌成的坟墓静静伫立于山坡之上,历经80载春秋。石碑上,“卢恒寿”三个字虽被岁月磨蚀,却依然清晰可辨。这背后,是一个跨越四代人的承诺:一家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接力守护着这位抗战先辈的安息之地。5月3日,在荔浦市公安

一句承诺,四代人接力守护忠魂80载

荔浦市公安局花篢派出所民警助力寻找抗战英雄后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花篢镇上岭脚村三界坪,一座青石砌成的坟墓静静伫立于山坡之上,历经80载春秋。石碑上,“卢恒寿”三个字虽被岁月磨蚀,却依然清晰可辨。这背后,是一个跨越四代人的承诺:一家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接力守护着这位抗战先辈的安息之地。5月3日,在荔浦市公安局花篢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这段守望终于等来了回响——他们成功寻找到了先辈的后人。

“从太爷爷那辈起就交代下来,这坟里躺着的是打鬼子的英雄,咱莫家要世世代代守下去。”莫玉秀大姐回忆起家族守墓的渊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1945年春天,莫玉秀的太爷爷莫佑来和同村的罗常贵冒着危险,将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卢恒寿安葬在上岭脚村三界坪的一个小山坡上。从此,一句无声的承诺在莫家代代相传。

由于当时信息渠道闭塞,加之当时条件所限,他们一直未能寻找到英雄的后人。四代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这座英雄墓,每年清明节,除草、培土、上香,80年来从未间断。尽快找到英雄的后人,成为莫大姐一家人的心愿。

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26日。当天中午,荔浦市公安局花篢派出所所长唐周华趁休息间隙,到莫大姐的理发店理发,偶然听莫大姐提起这个守墓故事,当即决定帮助寻找抗日先辈的后人。

“看着莫大姐手机里模糊的碑文照片,我鼻子一酸。80年的守护,这份坚持和情义太珍贵了。”唐周华回忆,经过岁月的洗礼,碑文中有些字迹已模糊,且多为繁体字,需要仔细辨别。

理完发,唐周华随莫大姐来到墓地。阳光洒在石碑上,他与莫大姐一个字一个字地描红辨认。“卢恒寿,卢启森第四子,生于1918年……1944年秋天加入本县(荔浦)自卫第二大队第四中队充少尉分队长,参与荔城镇南镇北定西上北中北下各乡抗日战役半年有余,于两江战役中拼命杀敌,深入敌阵(秧家洞屯)为国为民捐躯……”随着碑文逐渐清晰,一段尘封的历史被唤醒。最珍贵的是碑文上记载了卢恒寿胞兄、侄子、侄女等亲人的信息,这成为寻亲的关键线索。

回到派出所,唐周华立即展开户籍核查。由于年代久远,户籍地不详,同名同姓的人员较多,查找工作困难重重。于是,他转换思路,从碑文记载的逝者的侄子、侄女信息入手,通过推算年龄缩小范围。经过反复筛查,他终于锁定南宁市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可能与卢恒寿有亲缘关系。唐周华随即与老人的儿子张先生联系,叙述事情的缘由。

“电话接通那一刻,我的手都在抖。”唐周华回忆与张先生的通话过程。当念到碑文上卢恒寿胞兄的名字时,电话那头传来激动的声音:“那是我外公!”

当晚,张先生与家中长辈进行了核实。通过墓碑信息比对,基本可以确认张先生就是卢恒寿的亲人。消息传来,振奋人心。

5月3日上午,张先生携10余名亲属从南宁赶到荔浦。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在花篢派出所,他们见到了第四代守墓人莫大姐一家人。

莫大姐一家四代人80载守墓的故事,让他们感动不已,言语间满是感激之情。

当唐周华播放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时,亲人们一字一句认真倾听,哽咽着感慨道:“他没有婚配,无子女,由于各种原因,多年来也没有他的消息。今天终于找到他了。”

莫大姐带着他们来到墓前,点燃一炷香说:“太爷爷,您的亲人们来看您了。”山风拂过,燃烧的香火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跨越80年的血脉亲情。

“这份承诺会一直延续下去。”莫大姐拉着儿子的手说。如今,第五代守墓人已经准备好接过接力棒。卢家后人表示,要将这座墓的故事写入族谱,让子孙永远铭记。

这座坟墓,因四代人的守护而不再孤单,因血脉的重新连接而重获新生。它见证着中国人“一诺千金”的精神传承,也诉说着对英雄永恒的缅怀。

亲历此事的唐周华感慨良多。对生于和平年代的人来说,那些曾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的抗战英雄,他们的事迹不仅在历史课本上,更在这一座座英雄墓碑上。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莫家人80年默默守护英雄墓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份有血有肉的爱国情感。他们的举动令人钦佩,值得不断发扬。

来源:中国警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