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大利威尼斯 2025年5月19日 /美通社/ --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已于5月9日在威尼斯军械库(Arsenale)展馆盛大开幕。本届双年展以 "智能、自然、人工、集体"(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
意大利威尼斯 2025年5月19日 /美通社/ --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已于5月9日在威尼斯军械库(Arsenale)展馆盛大开幕。本届双年展以 "智能、自然、人工、集体"(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 )为主题,聚焦气候变化与技术创新背景下的建筑实践,吸引全球66个国家逾750名建筑师参与。中国馆以"容•智慧"(CO-EXIST)为策展核心,由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马岩松策划,联合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12组团队联合呈现,通过10件展品系统诠释东方"天人合一"哲学与现代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其中,佩克中国(Peikko China)参与打造香港中文大学结构平衡实验室的参展作品《废砼再生》(Concrete Spolia)以突破性的钢筋混凝土再利用技术重新定义建筑可持续性。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展览现场
《废砼再生》:产学研协同赋能混凝土焕发新生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自1895年创办以来首次将"代谢式再生"理念纳入核心议题,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动态平衡。中国馆焦点作品《废砼再生》由香港中文大学结构平衡实验室王帅中教授主导,佩克集团提供结构支撑,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谚语"天有其季,地有其气,材有其美,工有其技",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废料的背景下,通过回收再利用,让材料得以持续焕发生命力。
《废砼再生》这一作品以威尼斯本地回收的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结合参数化设计生成流线型曲面形态,颠覆传统混凝土的厚重意象。该项目致力于探索将废弃混凝土转化为可再生建筑材料的系统解决方案,突破传统"破碎填埋"模式。通过运用先进结构设计与数字化建模技术,将废弃混凝土重新设计为具备承重性能的模块化构件,构建起"从废墟到结构"的闭环体系。借助装配式理念,从运输到现场组装成型仅用时 4 小时,实现了废弃混凝土材料的资源化利用。
香港中文大学结构平衡实验室参展作品: 废砼再生(Concrete Spolia)
《废砼再生》项目的成功落地,为更多建筑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23 年发布的报告《建筑材料与气候:构建一个全新未来》1, 建筑行业要实现完全脱碳,必须改进混凝土等传统材料的生产方法,并充分考虑材料的拆卸便利性和循环利用。而《废砼再生》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可行的情况下回收再利用建材,相较于新建建筑,可以避免 50%~75% 的碳排放。
佩克可持续实践:从技术标准到跨界合作,推动建筑减碳
佩克集团作为全球预制混凝土连接技术的领军企业,为《废砼再生》这个意义非凡的项目提供了关键的连接技术。凭借高效且低碳的工业结构设计理念,佩克确保了模块的快速组装与稳定承载,为再生材料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佩克为《废砼再生》作品定制的结构件,兼顾展品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同时巧妙地凸显了混凝土的可塑性及再利用后减碳的可持续优势,进一步引发了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议题的学术探讨。
佩克集团中国区总经理Martin Fencak(马丁)表示:"佩克一直致力于打造可持续性的、具有前瞻性的建筑模式。此次与香港中文大学携手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混凝土并非冷冰冰的建筑材料,而是充满灵动与潜力的资源,其再利用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期待这种超前的合作模式能为可持续建筑的未来提供启示,推动整个行业向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结构平衡实验室参展作品: 废砼再生(Concrete Spolia)
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面,佩克集团多年来致力于助力建筑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减碳工作,并打造了一系列可持续解决方案。针对节能建筑在保温隔热性能方面的技术难题,佩克推出超低能耗解决方案,并发布《超低能耗建筑外墙和阳台保温系统白皮书》;刚捷®连接件的可拆卸设计以及循环利用,达到了降低碳足迹和优化设计空间"双丰收"的效果;DELTABEAM薄楼层解决方案有效助力降低碳排放;佩克还多次助力行业标准的制定,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多层结构技术规程》《预制保温金属连接件产品标准》等,以60年专业视角赋能城市更新,推动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来源:美通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