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为原创,依据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撰写,文末附信源。今日头条首发72小时,无虚构内容,专注公益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为原创,依据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撰写,文末附信源。今日头条首发72小时,无虚构内容,专注公益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您了解这些吗?——
1. 李大爷做CT后肾损伤!肾不好做影像检查别大意
2. 肾功能不全做影像检查?这5个风险坑你必须知道
3.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注意!做造影前不做这事小心肾罢工
4. 造影检查前做好这5件事,肾功能不全也能安全闯关
说真的,这事儿马虎不得!前几天门诊来了位李大爷,糖尿病10年了,做增强CT前没说自己肾不好,结果做完第三天尿量骤减,血肌酐直接翻倍——李大爷后来跟我说:“哎呦,当时就觉得腰发酸,尿也不对劲,跟平时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典型的造影剂肾病(CIN)。啥是造影剂肾病?说白了,就是做CT、血管造影时用的碘造影剂,把肾脏给“伤着”了。医学上有个标准:48小时内血肌酐升高超25%,或者绝对值涨0.3mg/dl以上,那就要小心了[1]。
▶️ 一、啥是造影剂肾病?为啥肾不好的人更危险?
★ 肾脏就像家里的下水道,健康人下水道通畅(肾小球滤过率GFR≥90ml/min),造影剂就像洗菜水,“哗”地就排出去了。但肾不好的人,下水道早堵得差不多了(GFR低),造影剂就跟脏水似的泡在肾脏里,时间一长,肾小管细胞可不就跟被腐蚀的水管一样,漏的漏、破的破[2]。
★ 造影剂这东西“脾气很怪”,先把肾血管撑得大大的,接着又使劲收缩——啧,就跟拧毛巾似的,拧完还不松手,导致肾脏缺血缺氧。本来就有糖尿病、高血压的人,肾血管跟老化的橡皮筋似的,哪经得起这么折腾?[3]
★ 还有啊,造影剂会触发医学上叫“氧化应激”的细胞生锈反应,就像铁碰上盐水,腐蚀得更快[4]。对了,这里得特别提醒一下——北方冬季干燥,暖气房待久了真的容易缺水,做检查前更得注意补水!
▶️ 二、哪些情况会让风险蹭蹭涨?
门诊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像李大爷这样的,一听说肾损伤了都很惊讶:“大夫,我就做个检查,咋就肾损伤了?”你别急,这几个“坑”得特别留意:
1. 肾脏下水道堵得越狠,风险越高:
- GFR低于60ml/min(慢性肾病3期),风险就跟爬楼梯似的往上窜;低于30ml/min?那简直是在走钢丝!打个比方,这就像手机电池,电量越低(GFR越低),越经不起耗电(造影剂负担)[5]。
2. 其他病跟着“捣乱”:
- 糖尿病患者注意了!肾脏本来就像漏雨的房子,造影剂一浇,漏得更厉害;心衰患者的肾脏跟缺水的庄稼似的,造影剂一刺激,更“渴”得慌[6]。
- 好多老年人觉得“血肌酐正常就行”,错啦!就像旧自行车的链条,看着没断,其实早磨损了——对了,照顾张阿姨的子女注意!有些老人平时吃着利尿剂,做检查前没说,结果造影后脱水加重,多问一句用药情况,真的能少遭罪[7]。
3. 造影剂用错最要命:
- 剂量太大可不行!虽说有个“5ml×体重(kg)”的算法,但GFR低于30的人,剂量得砍半,小个子搬重物,咱得悠着点不是?
- 造影剂类型也很关键!老一代的高渗造影剂就像烈酒,喝一口烧心;现在的低渗造影剂(如碘克沙醇)就像果汁,肾更容易接受[8]。
4. 这些细节别忽视:
- 脱水时做检查?好比干旱天浇热水,肾脏遭不住;
- 最近吃了布洛芬、庆大霉素?再用造影剂,那就是雪上加霜;
▶️ 三、没评估风险就做检查,后果有多严重?
跟大家说实话,这事儿轻可轻,重可重!
1. 肾脏直接“罢工”:
- 轻的:血肌酐暂时升高,尿量减少,看着像感冒发烧,可慢性肾病患者可能因此加快进展,本来能撑5年,现在可能只撑3年;
- 重的:直接少尿、无尿,得透析!根据《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专家共识》,5%到10%左右的肾不好患者会因此走到尿毒症那一步[1]。你说这是不是很吓人?
2. 全身跟着遭罪:
- 你想啊,肾脏出问题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血钾像洪水一样窜升高,心跳可能乱套;酸性物质排不出去,人会头晕、恶心,严重的可能昏迷[10]。
3. 长远隐患不小:
- 就算这次好了,未来10年内心脏病风险也会增加,就像房子地基受损,早晚得修。前几天遇到程序员小王,加班多、有高血压,做造影前没交底,结果肾损伤后停工半个月,手术推迟、医疗费多花好几万[11]。
▶️ 四、咱们该怎么避免?记住这5个“保命招”
作为门诊医生,我见过太多因为没准备好而遭罪的患者。记住,预防比啥都强!
1. 检查前主动“交底”:
- 见医生第一句就说:“大夫,我有肾病/糖尿病,现在吃着二甲双胍呢,做CT要注意啥?”
- 把吃的药(包括中药、保健品)列个清单,交给医生——用药情况可别瞒着,比如二甲双胍,得提前48小时停[12]。
2. 让医生算清“风险账”:
- 医生会测血肌酐、算GFR,就像给肾脏做“体能测试”,必要时还会查尿常规[13]。
3. 补水防伤肾很关键:
- 检查前12小时到后24小时,多喝水或输液(生理盐水1~1.5ml/kg/h),目标是让尿量保持每小时75-100毫升,就像用清水冲下水道。心衰患者注意!补水时医生会盯着心跳血压,必要时加利尿剂,别让心脏“泡水肿”[14]。
4. 选对造影剂:
- 主动问医生:“能用低渗的造影剂不?”贵点但安全,就像买车选安全配置,值!
- 能少用就少用,别短时间内重复做检查[15]。
5. 做完检查盯着指标:
- 48-72小时内复查血肌酐,就像考完试对答案;
- 留意尿量,一天不到400毫升(2矿泉水瓶),赶紧去医院[16]。
▶️ 五、这几类人还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 糖尿病患者:停二甲双胍不是小事儿!得听医生的,复查肾正常了再吃,别自己偷偷吃,否则可能昏迷——这就像开车前检查刹车,马虎不得[17]。
- 老年人:别以为血肌酐正常就万事大吉!有些老人GFR低但血肌酐没涨,得让医生仔细算,就像量血压得多测几次[18]。
- 心衰患者:补水就像走平衡木,既要防肾伤,又要防肺水肿,建议提前跟医生商量好“补水方案”[19]。
★ 最后跟大家说句掏心窝的话:肾功能不全不是不能做检查,而是得“小心闯关”!作为患者,多跟医生沟通;作为医生,多替患者着想。记住,没有安全的检查,只有安全的准备——就像开车上路,做好保养、遵守交规,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
文献参考
[1]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 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专家共识(2024版)[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2]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cute Kidney Injury[J].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2023, 13(2):1-138. DOI:10.1016/j.kisu.2023.03.001
[3] European Society of Urogenital Radiology (ESUR). ESUR guidelines on contrast media[J]. European Radiology, 2022, 32(5):2787-2804. DOI:10.1007/s00330-021-08435-9
[4] 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治疗指南编写组. 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治疗指南(2023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4):279-297.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23.04.003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 15(3):193-243.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30222-00089
来源:康泰咨询反冲力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