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内外贸一体化焕发新“经”彩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09:13 2

摘要:当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聚光灯照亮两江四岸,“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正蓄势待发,以千企竞秀之姿展现重庆外贸优品的硬核实力,用专场产销对接会叩响“双循环”发展的澎湃脉动。

当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聚光灯照亮两江四岸,“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正蓄势待发,以千企竞秀之姿展现重庆外贸优品的硬核实力,用专场产销对接会叩响“双循环”发展的澎湃脉动。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22日,“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活动将首次亮相西洽会,这是重庆积极落实商务部工作要求,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举措。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城市,重庆正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提高企业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促进内贸和外贸、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政通服暖

靶向发力聚势能

推动内外贸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关键。重庆立足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先后出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推进方案》《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构建起涵盖顶层设计、专项突破和配套保障的政策矩阵,为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力支撑。

不仅如此,重庆以系统性工程重塑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生态,把创新实施“自选动作”“6+5”行动计划作为重中之重,即通过推动标准衔接融合、双向渠道再造、数字联通赋能、金融护航提质、通道降本增效、经营主体培优六大工程,提升电子信息、通用机械、汽摩及零配件、轻工产品、食品农产品五大产业内外贸一体化水平,加速形成制度型开放新优势,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具体而言,标准衔接融合工程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强技术性认证协同,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双向渠道再造工程着力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渠道,通过举行活动、发展电商、参展办展等举措建设内销服务体系、高效拓展国际市场。数字联通赋能工程依托建设“重庆外贸数智大脑”、打造内外贸一体化数智服务平台、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带动企业产品触网出海。金融护航提质工程开展出口险内贸险协同服务,并推广“保险+信用+融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通道降本增效工程发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式联运体系和提供优质高效的通道综合服务,提升内外贸水平和应对风险能力。经营主体培优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围绕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主体,打造内外贸一体化特色品牌和创新产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精准支持五大行业解决痛点难点,重庆则创新“一行一案”分类施策,推动电子信息企业稳订单促转型、提高通机企业全球竞争力、助力汽摩及零配件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支持轻工企业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和帮助食品农产品企业提质升级拓市场。

重庆赛力斯AITO参加巴黎车展备受国际市场瞩目(赛力斯集团供图)

推动政策红利和服务效力从“纸上”落实在“地上”,重庆深入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渝车出海”行动计划和本地特色农产品海外市场开拓行动,扩大“重庆造”产品海外影响力;依托发展外贸新业态精准匹配内外融通需求,落地监管新模式,积极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电子化试点,打造“爱尚重庆播动四季”年度系列直播、“渝品云集”电商资源对接大会等活动IP……打通了政策实施与企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正以“外贸优品、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启外贸优品中华行(重庆站)系列活动,已在重百新世纪、永辉等连锁商超设立“外贸优品专区”,搭建起外贸转内销的“绿色通道”,助力外贸优品从“世界工厂”走向“国民优选”。

“外贸转内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长久之策。”重百新世纪超市相关负责人坦言,截至5月15日,超市已完成150支商品的陈列上架,收到百家企业的合作意向单,近70家企业进入采购洽谈阶段,28个品牌确定引入,超市正全力推进将出口转内销商品纳入常态化商品经营,加速形成示范效应。

创新驱动

双轨并行筑高地

发挥试点城市示范引领作用,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已培育渝中区、江北区等市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5个,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国货精品贸易中心等改革试点基地20个,长安汽车、华峰化工等“排头兵”企业52家。

2024年,重庆“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组织贸易团组286个,达成订单24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实现出口13.9亿元,在全国同批次试点城市中位居前列;宗申、隆鑫、银翔等3家电动摩托车外贸企业销量进入该领域全国前十……通过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一批先行先试的经典案例和标杆经验也涌现其间。

目前,重庆已发布内外贸一体化典型案例11个,其中,两个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西永微电园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形成汽车电子的芯片制造、模块生产到电子系统的检测认证、解决方案的全产业及配套链条,将汽车电子培育成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产业集群示范。璧山区深入实施“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成为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全区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55家,进出口贸易扩展至127个国家和地区。

首届陆海精品展洽会汇集国际优品(渝中区商务委供图)

此外,渝中区率先探索保税贸易等新业态,举办首届重庆缅甸珍珠推介会暨国际采洽会,形成西部跨省保税物流衔接首例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江北区积极支持长安汽车完成《汽车多媒体网络使用场景与需求》等ITU国际标准研制工作,有效填补产业领域国际空白;重庆公路物流基地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跨境公路班车形成“3向11线23口岸36海外分拨仓”跨境运输分拨体系,覆盖13个国家、80余个城市;潼南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柠檬)跨越“同线同标同质”障碍,多项产品获国际认证,出口覆盖俄罗斯、新加坡等超30个国家和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呈现多点支撑、链式联动态势,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绘出全域产业振兴新图景。

探索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也使得不少企业顺利嫁接国内国际市场,尝到“两头甜”,增强了双轨并行发展的信心。

稳居全国血液净化设备行业领先地位的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和强化国际认证向外开拓市场。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血液透析机的销量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基本实现持平。2024年,公司境外市场销售额达1.28亿元,同比增长29.74%,南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销售增长显著。

据统计,全市共计870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紧扣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继续实施内外贸一体化联通融合“6+5”行动计划,以推动内外贸在规则标准、市场渠道、资源配置等领域深度融合,加速织密国内国际双循环网络,构建进口与出口相互促进、内贸与外贸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开放新格局。今年将累计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区5个、改革试点基地20个、“排头兵”企业200家。到2027年,重庆将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累计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区8个、改革试点基地30个、“排头兵”企业500家。(俞芳)

来源:重庆商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