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情怀背后的突围之道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09:25 1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热悄然兴起,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些非国有博物馆突出重围,成功跻身行业标杆和网红地标。它们或是在运营模式上大胆创新,或是在文化传承中独辟蹊径,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启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博物馆热悄然兴起,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些非国有博物馆突出重围,成功跻身行业标杆和网红地标。它们或是在运营模式上大胆创新,或是在文化传承中独辟蹊径,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启示。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记者走访多家非国有博物馆,探寻它们的发展路径,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突围样本”。

“文化情怀”转化为经济效益

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品、布展、功能上“小而精”,很多馆在细分领域做到独具特色,且与本土文化、城市文化紧密相连,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有的博物馆通过开发文化IP衍生的产业链,实现收益反哺博物馆运营,形成了“以商养文”的良性发展模式,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国首个以杯子为主题的个杯堂杯子博物馆,在“以商养文”的道路上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馆内陈列着2000余件来自国内外、跨越5000年历史的杯子展品,这些展品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更为公司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个杯堂杯子博物馆创始人王小波坦言,运营博物馆的成本并不低,场地租赁、人员工资、设备维护等费用,每年在150万元左右,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并没有额外的门票进项,如果单纯从营利角度考虑,运营博物馆似乎是一件“赔本买卖”。不过,王小波有着更为长远的眼光,他认为博物馆在创立之初或许是出于一种文化情怀,但随着发展,它已经成为展示企业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公司一方面更加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以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为产品赋能;另一方面,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更快地积攒了人脉,开拓了市场。

事实证明,博物馆带来的正面效应远超运营成本,通过这一纽带,公司积极链接故宫、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世界杯等知名IP,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意和文化价值的文创产品,使公司的产品成为小而美、小而精的代表。2019年到2024年五年间,个杯堂的文创产品实现了业绩的百倍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高质量交付两个过亿订单,总销售额突破四亿。这种将博物馆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再用商业收益反哺博物馆发展的模式,为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非国有博物馆中的佼佼者,位于烟台市芝罘区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30年的时间通过4次迭代升级,完成了从纯展板展示到“智能互动+数字化”的跃升,通过科技与人文的深度交融,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张裕品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创新举措使其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2024年文旅融合创新场馆十佳创新案例。如今,该馆已经成为张裕葡萄酒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0万人次,为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经济收入数亿元。这些收益又被反哺到博物馆的建设与运营中,用于进一步丰富展品、提升展览品质、优化参观服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填补空白,让宝贵遗产“火”下去

除了在运营模式上的创新,部分非国有博物馆聚焦特定文化领域,凭借独特的馆藏资源与创新的运营理念,在文化传承与推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基地。

坐落于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的山东自生堂年画雕版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收藏、研究、保护、传承中国传统年画雕版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藏有以清代为主的年画雕版(棠梨木雕刻)千余块,各类年画上万幅,记录下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人文风情。

“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年画雕版,正在穿越时空,向当代人诉说着修身平家、迎福纳祥等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山东自生堂年画雕版博物馆馆长吴军,历时数十年收藏和抢救中国年画雕版,最大的希望是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他称,因为博物馆藏品独特、丰富,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对传播和推广山东传统雕版年画、宣传齐鲁文化起到很大助推作用;又因为实践性强,馆里开设的年画课堂、年画体验等相关传统文化研学活动,非常受青少年欢迎,每周都会接待数批济南及周边学校的研学团队。该博物馆还协助山东艺术学院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助推完成“年画融入现代生活”新年画创新工艺人才培养。

吴军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有自己的认识,他希望山东自生堂年画雕版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保护年画雕版的场所,还是一个能让雕版年画回归工具属性、产业属性,真正融入现代人生活的平台。“我们馆依托这些雕版,开展学员培训,研发周边产品,创新精准定制工艺等,传授给学员的是工艺技术和创业技能。在我们这里结业的学员,能带着雕版年画技能去就业、创业,真正让这一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生活。”

位于济南经三路的小广寒电影博物馆,作为济南首家、中国第二家专业电影院旧址,见证了1904年以来中国电影业的成长与济南乃至中国的百年变迁。到小广寒电影博物馆“打卡”,感受到的是多重文化体验。

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小广寒电影博物馆馆长李建军告诉记者,博物馆这两年完善了展列内容,游客可以近距离参观胶片电影摄影机、经典电影拷贝等珍贵藏品,还可以扫描二维码收听和观看藏品背后的电影故事、民俗文化、城市历史等。小广寒电影博物馆还是一座拥有121年历史的影院旧址,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电影博物馆+电影主题餐厅”的新面貌重生,让其成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博物馆融合电影与非遗美食,推出特色的济南福饼研学项目,促进了电影艺术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激发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热爱。目前,小广寒电影博物馆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文化地标打卡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到网红博物馆“打卡”,带来新消费场景

非国有博物馆专注于小众、单领域收藏,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补充展示。它们与国有博物馆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博物馆群落。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这里坐落着20家非国有博物馆,它们与周边的国有博物馆一起,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博物馆集群,共同勾勒出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让游客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李建军表示,非国有博物馆小而精,专注于小众、单领域收藏,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补充展示,是城市文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小广寒电影博物馆为例,它所在的济南老商埠区,坐落多家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一起形成了博物馆群落,展现济南城独特的历史文化文脉,也是文旅融合、文旅消费重要的场景之一。”

同时,这些博物馆也是城市文化的传播、宣传阵地。在研学活动中,青少年可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历史知识,培养文化素养;游客则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购买文创产品,深入城市肌理,了解城市历史,传承城市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促进了城市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此外,非国有博物馆还在文旅融合、文旅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们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需要支持也要“自我造血”

近年来,山东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全省备案各级各类博物馆839家,非国有博物馆占据一半左右,形成了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各具特色、非国有博物馆补充发展的格局。山东各地越来越重视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比如,青岛对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文创产品开发销售、新建博物馆等进行奖励补助,符合标准的每年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有效解决该类博物馆运营难等问题。

非国有博物馆不可缺,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少私人、民办博物馆存在一定的运营压力,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拓展文创产品销路、与当地旅游业更紧密结合,是很多非国有博物馆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感受,李建军发现,有的人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博物馆建设,但随着资金、人力、物力压力增大,运营博物馆面临不小的挑战。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更多奖补措施、扶持政策等助推这些博物馆的发展,也让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来。

吴军也指出,一些收藏爱好者满怀热情投身博物馆建设中,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运营博物馆并不容易。“所以,除了与教育、研学、旅游等结合发展,非国有博物馆还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一定要依托自身藏品资源,积极与市场结合,进行文化藏品的市场化盘活和转化。就比如雕版年画,一定要让这一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人发生关系,让它融入现代生活。依托藏品打造当下人喜欢的产品,博物馆才可以继续走下去。”

有专家建议,有企业从背后支撑的非国有博物馆,关键是要做强品牌影响力,加大文创开发力度,走出长效发展的路子;没有企业支撑的非国有博物馆,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质量过关、有潜力的给予财政补贴,或为非国有博物馆搭建更多平台,助推其存活和发展。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