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的“胜利幻觉”:为何自欺欺人成为国家战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15:00 1

摘要:在国际舆论一边倒地报道印巴冲突 ** 时,印度女主持人却坚称"全世界媒体都在造谣"。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体认知偏差,更是一个国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

在国际舆论一边倒地报道印巴冲突 ** 时,印度女主持人却坚称"全世界媒体都在造谣"。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体认知偏差,更是一个国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

近期,当CNN、BBC、法国世界报等国际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印巴冲突的客观情况时,被网友称为"印度甲亢姐"的知名女主播却在节目中声嘶力竭地反驳。

她列举了多家国际媒体的报道,包括《印度空军暴露弱点》《中国成为最大赢家》等标题,坚称这些都是"无中生有"的造谣。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回顾历史,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即使中 ** 队曾逼近印度首都仅50公里,印度媒体仍宣称"获胜",将中方单方面停火撤军曲解为"印度成功驱逐"。

如今的印巴冲突中,印度不仅宣传胜利,还技术封锁了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多家外媒在印度的账号访问。

这种现象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解读:

从微观层面看,印度精英阶层普遍具有"自我包装"的特质。在国际职场中,印度人往往善于将普通成就包装成卓越成就,这种技能已深入骨髓,形成了"不管实际如何,一定要赢"的群体意识。

从宏观层面看,印度作为一个由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构成的松散联邦,面临着严重的认同危机。

与拥有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历史的中国不同,印度有22种官方语言,各邦之间差异巨大。在这种背景下,莫迪政府选择了民粹主义路线,通过塑造外部敌人来强化内部认同。

对印度媒体的"胜利幻觉":为何自欺欺人成为国家战略而言,"胜利"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国家凝聚力的关键。

中国可以坦然面对挫折,因为挫折之下中国依然是中国;而印度不能有挫折,因为任何失败都可能导致这个松散联邦在认知层面分崩离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媒体必须将胜利包装成大胜利,将失败包装成小胜利。这不仅是宣传策略,更是国家生存的必要选择。

在这场关于"谁是赢家"的叙事争夺战中,印度展现的不是自信,而是深层次的不安全感。当一个国家需要通过自欺欺人来维持团结时,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失败。

来源:天道酬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