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回老家发现县城养老院挤得像春运,以前热闹的纺织厂只剩铁门生锈。村里三十多岁的夫妻凑一起就聊“不打算要二胎”,隔壁王叔在东南亚开厂发消息说“这边工人便宜”,新闻里天天中美吵着关税。四十多年发展下来,中国这艘大船确实遇到些新麻烦。
最近回老家发现县城养老院挤得像春运,以前热闹的纺织厂只剩铁门生锈。村里三十多岁的夫妻凑一起就聊“不打算要二胎”,隔壁王叔在东南亚开厂发消息说“这边工人便宜”,新闻里天天中美吵着关税。四十多年发展下来,中国这艘大船确实遇到些新麻烦。
2024年统计说全国三亿多老人,比十年前多了快一倍。以前计划生育政策管得严,现在放开三孩了,可年轻人还是不咋生娃。县城里90后夫妻算账:学区房首付要六十万,幼儿园每月两千,夫妻俩加班照顾不过来。大城市更夸张,有朋友说他们公司女同事生完孩子回来,领导直接安排轻松岗,变相逼着辞职。
工厂搬得更快。东莞表哥说电子厂去年搬越南,工资给到深圳一半还抢着干。但中西部县城开始建工业园,政府给补贴,我表姐在郑州新厂做质检,工资比县城高两三千。不过搬厂也有问题,老工人转行困难,有叔叔回老家开三轮跑运输,下雨天车陷泥里只能等拖车。
中美关系像拉扯的橡皮筋。新闻里说美国公司买中国稀土得绕弯子,咱们限制出口了。但深圳做手机的朋友抱怨,美国芯片断供后,国产芯片性能差,手机发烫投诉多。最近听说中美又谈贸易,但没人敢打包票能长久,只能一边研发一边看。
养老院里老人打牌缺人,年轻护工每人照顾七八个老人,有奶奶偷偷抹眼泪说想闺女。县城中学门口培训机构挂出“幼托班”,收费比幼儿园贵,家长说“没老人带只能花钱”。网上有人说放开生育就能解决,可我发小在杭州做外卖,电动车摔过三次,哪有精力带孩子。
沿海工厂搬走后,空厂房改成直播基地,主播们对着镜头喊“家人们三二一上车”,但卖的货还是从义乌发货。中西部工厂招工广告贴满公交站,可年轻人宁愿送外卖,嫌流水线太累。有老板说现在招工得加“包吃住”,不然没人来。
稀土矿在内蒙古的亲戚说,矿场安检严了,美国公司买矿石得找中间商。但新能源车厂缺电池,矿价涨得吓人。有工程师在合肥做芯片研发,实验室24小时亮灯,说“卡脖子技术早晚得啃下来”,但量产时间表总往后拖。
县城广场舞大妈用老年机刷短视频,孙子教了半个月才学会发语音。养老院开始搞“以房养老”,老人住进去把房子抵押,有爹爹担心“万一政策变卦咋办”。社区开生育补贴听证会,有人说“给一万块不如降房价”,吵得谁也不服谁。
工厂搬走的镇子出现新现象,年轻人白天去工业园上班,晚上开网约车。有姑娘在电子厂做质检,晚上跑单到凌晨,说“多赚点给孩子补习费”。外卖平台在县城建分拣站,骑手平均年龄三十出头,下雨天订单暴涨,电动车在积水里漂。
中美贸易战像天气预报,今天说缓和明天又紧张。有做外贸的亲戚说订单少了三成,转做东南亚市场又怕政策变。但跨境电商突然火了,县城开直播卖土特产,有大爷学着用手机拍羊羔,说“美国不让买,欧洲人照样下单”。
养老院开始收年轻人当志愿者,大学生每周来教老人用手机。有老人学会视频通话,对着屏幕哭出声,说“闺女在国外终于能看清脸了”。县城幼儿园门口摆摊的宝妈说,现在生娃补贴每月五百,但奶粉钱涨得更快,算来算去还是不划算。
工厂流水线换成机器人后,招工要求变成“会玩手机就行”。有大叔学了半个月操作,工资涨了两千,但机器故障时没人敢碰,只能等技术员从省城赶过来。中西部工业园建起职工宿舍,夫妻房月租八百,但食堂饭菜难以下咽,工人宁愿点外卖。
稀土价格涨到每吨百万,矿场周边房价翻倍。有村民卖了矿权票,揣着钱去县城买房,说“以后养老不用种地了”。但环保检查严了,小矿场全关,靠挖矿吃饭的人只能去城里送快递,电动车后座绑着编织袋,里面装着全家希望。
路难走,但总得往前走。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