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傻了,上大学就是一场巨大的骗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9 11:29 2

摘要:踏入大学时,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等大学毕了业一切都会好的,包括未来就业也会因此一帆风顺。然而,研究生毕业,回首一路走来的求学经历,我却发现:大学并非想象中的“象牙塔”,上大学,或许真是一场精心包装的 “骗局”。

踏入大学时,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等大学毕了业一切都会好的,包括未来就业也会因此一帆风顺。然而,研究生毕业,回首一路走来的求学经历,我却发现:大学并非想象中的“象牙塔”,上大学,或许真是一场精心包装的 “骗局”。

上过大学、毕业找工作的过来人都清楚:大学毕业真正求职,HR 压根不咋关心你在大学学了啥专业课程,他们更在意你的简历和能马上派上用场的技能,或者更直接的会问:“有没有独立完成过项目?”“会用什么数据分析工具?等。

说实话,大学里也就理工科那些能实操的技能,像工程师、软件开发、计算、机电这些专业,学的东西能跟现实工作接上轨。其他好多专业课程,和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就拿我有个同学来说,他选了市场营销专业,本以为毕业后能顺顺利利进广告公司或者企业市场部。结果大学四年学的全是市场理论、消费者行为学这类抽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可一旦让学生分析个实际品牌的营销案例,大家都一脸懵,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这些理论知识,在真实的市场环境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根本没法直接用。

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真跟开盲盒似的,好老师是“隐藏款”——少数老师学识深厚、经验老道,能把课讲得活色生香;可“雷品”也不少,部分老师一开口就暴露短板。有的老师刚出校园就进课堂,实战经验约等于零,教学方式像流水线作业:捧着教材逐字念,连PPT都像是教材电子版分镜,课堂像被按了静音键,学生听得眼皮打架、哈欠连天。

我曾上过一门专业必修课,授课老师是刚毕业的博士,理论功底确实扎实,但一碰实际应用就露怯。他举的案例全是课本里八百年前的“古董”,比如用诺基亚的营销策略分析智能机市场,把直播带货讲成电视购物2.0。有次他分析某品牌爆款案例,竟把“网红联名款”归结为“广告标语押韵”,全班憋笑憋到脸抽筋。

我们私下吐槽:“这些内容看教材都能自学,上课简直是集体罚坐。”

这类“知识复读机”现象在文科课堂尤为泛滥。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大学教育。在图书馆熬夜写论文的日子,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社团活动里和队友的磨合,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

说白了,学校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段过渡期,如何利用这段过渡期呈现未来更好的自己罢了。别太入戏。

来源:微客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