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为啥越来越多人不想当官?因为无实惠、常背锅、身心累!

摘要:这几年,常听人说,体制内当官是越来越“不划算”了,成本高、回报少,难怪躺平的公职人员越来越多。前些天跟单位一位正处级领导吃午饭,闲聊时他一脸无奈地说:“现在可不光是年轻人想躺平,我都时不时冒出这念头,太累了!”这话一出口,恰恰道出了如今官场的尴尬现状——当官的

这几年,常听人说,体制内当官是越来越“不划算”了,成本高、回报少,难怪躺平的公职人员越来越多。前些天跟单位一位正处级领导吃午饭,闲聊时他一脸无奈地说:“现在可不光是年轻人想躺平,我都时不时冒出这念头,太累了!”这话一出口,恰恰道出了如今官场的尴尬现状——当官的性价比直线下降,吸引力大不如前。

(一)老一辈看重的“面子”,年轻人已不稀罕

以前当官,那可是自带光环,走到哪儿都备受瞩目。在体制内开个会、酒桌上应酬几句,回老家赶上红白事,或是老同学聚会,旁人眼里满是敬重,言语间都是奉承。老一辈看重这个,觉得家里有人当官,脸上有光,出门都能挺直腰杆。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个性独立,成长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更在乎自己过得舒不舒服、工作有没有成就感。别人给的那些夸赞、逢迎,他们不太当回事,相比之下,把本职工作干好、业余生活过得精彩,才是他们追求的。

(二)想做事却“动弹不得”,指挥权成了“烫手山芋”

当官原本意味着手里有权、做事有资源,既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又能调配人手、发号施令,成就感满满。但现实却给人泼了冷水,如今体制内办事,处处是规矩,流程复杂得很,一不小心就可能犯错被问责。多数官员只能小心翼翼,不求出彩、只求安稳,能把上头交代的任务完成、不出岔子,就算万事大吉了。更要命的是,有些地方财政吃紧,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哪还有钱去搞建设、上项目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员空有一腔抱负,也只能干着急。管人也成了大难题,底下人躺平的不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拖着后腿,新上任的领导想调动大家积极性,要么没人搭理,要么一管就出乱子,太难了。

(三)捞好处的“美梦”破碎,人脉优势也缩水

过去有人心存幻想,当官能捞点“油水”、积攒人脉,名利双收。可现在反腐力度这么大,监管无死角,网络监督时刻盯着,谁敢伸手?一伸手准被抓。实惠点的,也就是在小地方,利用职务之便,给家人朋友在看病、上学上找找方便。但大城市不一样,资源多,只要肯花钱,大多事儿都能办妥,当官的人脉优势也没那么明显了。

(一)问责“大棒”常落下,委屈只能肚里咽

现在官场的问责机制特别严,督查、检查一轮接着一轮,有点小问题就被无限放大。工作没干好、辖区出点意外,上级领导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难听的话都能说出口。还有不少人倒霉,啥事没干,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背了处分,委屈都没处说。形式主义还在添乱,天天整些没用的文件、会议,真正要干的活儿难上加难。基层领导更惨,上头任务压着,下头干部哄不动,累得身心俱疲,好多人压力大到抑郁,家里顾不上,生活一团糟。

(二)个人自由“受限”,生活被工作填满

当官就别想有多自由了。学习培训一场接一场,内容还不一定实用,不去又不行;想出趟门,不管因公因私,审批手续一大堆,计划全泡汤;节假日别人都在休息、旅游,干部可能得值班;就连自己结婚、收入这些私事,都得一五一十上报。普通干部请假还容易些,领导岗位上的人,家里老人去世了,请假都费劲,这滋味可不好受。

既然当官这么辛苦,性价比这么低,为啥还有人挤破头想当官呢?说到底,还是体制内多年形成的晋升文化在“作祟”。在这里,地位、待遇、话语权,基本都跟职务挂钩。看着同期的人升职了,自己原地踏步,周围的目光、议论,都成了压在心头的石头,慌得不行。为了不落后,只能想尽办法往上爬。可真升上去了就会发现,也就刚升职那会有点小得意,紧接着就是干不完的活儿、处理不完的麻烦事儿,还没缓过神,又惦记着下次晋升了,掉进了没完没了的循环里。

说实话,当官真不是件轻松事儿,以前的风光不再,如今困局重重。虽说工资能多几百块,可跟付出的辛苦、受的委屈比起来,真就是九牛一毛。要是官场生态一直不改,人才流失、队伍没干劲儿都是迟早的事儿。得赶紧正视这些问题、想法子解决,让当官重新变回有价值、有吸引力的事儿,公职人员才有奔头,才能好好为人民群众服务。

来源:天河柱子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