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批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用于不可切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9 13:36 2

摘要: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革命性突破,其中针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实体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尤为瞩目。这类特殊分子亚型的肿瘤因DNA修复机制缺陷,导致肿瘤突变负荷(TMB)显著升高,进而产生大量新抗原,形成天然的"免疫热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革命性突破,其中针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实体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尤为瞩目。这类特殊分子亚型的肿瘤因DNA修复机制缺陷,导致肿瘤突变负荷(TMB)显著升高,进而产生大量新抗原,形成天然的"免疫热肿瘤"微环境。在结直肠癌(CRC)中,MSI-H/dMMR亚型约占10%~15%,其独特的免疫原性特征使其成为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

2025年4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dMMR型CRC患者。同时,FDA将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疗法的加速批准转为完全批准,适应证为: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进展的12岁及转移性MSI-H/dMMR型CRC患者。

图1. 官网信息

获批依据

该批准主要基于CHECKMATE-8HW研究。

CHECKMATE-8HW研究是一项随机、三臂、开放标签研究,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MSI-H/dMMR型CR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以下治疗之一:

纳武利尤单抗(240 mg,Q3W)联合伊匹木单抗(1 mg/kg,Q3W)治疗,最多使用4剂,随后单用纳武利尤单抗(480 mg,Q4W)维持纳武利尤单抗(240 mg,Q2W),使用6剂,随后纳武利尤单抗(480 mg,Q4W)维持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方案

主要疗效终点指标是通过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估对象为经中心实验室确认MSI-H/dMMR状态的患者,并在以下预设情境中进行比较:在一线治疗中,对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与化疗的疗效;在全线治疗中,对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疗效差异。

疗效方面,在一线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与化疗的对比分析共纳入303例经当地检测为MSI-H/dMMR的患者,其中255例经中心实验室确认。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未达到(95%CI:38.4个月~不可评估),而化疗组为5.8个月(95%CI:4.4~7.8个月),(HR=0.21,95%CI:0.14~0.32,P

在全线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与单药纳武利尤单抗的对比分析共纳入707例当地检测为MSI-H/dMMR的患者,其中582例经中心实验室确认。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未达到(95%CI:53.8个月~不可评估),单药组为39.3个月(95%CI:22.1个月~不可评估),(HR=0.62,95%CI:0.48~0.81,P=0.0003)。联合治疗组的ORR为71%(95%CI:65%~76%),显著高于单药组的58%(95%CI:52%~63%),(P=0.0011)。同样由于统计检验策略的原因,本次中期分析时OS的比较结果尚未成熟。

安全性方面,在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20%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疲劳、腹泻、瘙痒、腹痛、肌肉骨骼疼痛和恶心;而在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组中,发生率≥20%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劳、腹泻、腹痛、瘙痒和肌肉骨骼疼痛。值得注意的是,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谱较单药组更为广泛,特别是增加了恶心这一症状。

参考文献: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approves-nivolumab-ipilimumab-unresectable-or-metastatic-msi-h-or-dmmr-colorectal-cancer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