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术台上,他是与死神赛跑的心脏“修理工“;观察室里,他是患者信赖的“定心丸”;下乡路上,他是基层医生的“领路人”。从医28载,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仁喜用仁心仁术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记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仁喜的医者仁心
手术台上,他是与死神赛跑的心脏“修理工“;观察室里,他是患者信赖的“定心丸”;下乡路上,他是基层医生的“领路人”。从医28载,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仁喜用仁心仁术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近日,记者走进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近距离感受这位“护心使者”如何带领团队在以心跳为节拍、以血管为经纬的生命舞台上,书写一个个“心术传奇”。
01
0.5毫米的生死谈判
心脏,人体最精密的“发动机”。在医学领域,心脏外科手术因其复杂的操作和高难度的技术要求,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曾几何时,囿于医疗条件有限,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无法开展复杂的心脏手术,许多患者不得不辗转外地求医,这一幕幕深深刺痛了李仁喜的心。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多次前往上海、深圳等地的大医院调研学习,最终促成了与万峰院士团队的合作。
2024年1月31日,万峰院士名医专家联盟(郴州)工作站正式落户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24年4月22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挂牌成立。此后,该院在心脏外科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展了多项高难度手术,为郴州及湘南地区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年近古稀的涂某姣就是其中之一。她被推进手术室时,监护仪上的心电图曲线象征着生命体征岌岌可危,心脏三支主要血管狭窄超过90%,随时可能停止供血。李仁喜团队的任务就是为她的心脏修一条“新高速”:实施“无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
该手术需要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血管吻合,每一针都必须精准落在0.5毫米的吻合口边缘。“这是在跳动的气球上绣花。”手术团队屏息凝神,直到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涂某姣的心脏重新焕发生机。术后监护显示冠状动脉血流恢复通畅,患者家属握着李仁喜的手热泪盈眶:“谢谢你们给了我妈妈第二次生命!”
一次次填补医院空白,一次次挑战医技巅峰,“在医学这条路上,我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李仁喜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在李仁喜的带领下,该院心脏中心已经成功开展了心脏瓣膜换瓣手术、主动脉夹层手术、冠脉搭桥手术等多项高难度的心脏外科手术,尤其是不停跳搭桥和微创冠脉搭桥手术以及各种先心病的诊治,更是为不少危重心脏病患者架起了生命的桥梁。
“我们不仅要追求手术成功,更要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李仁喜说。
02
守护生命的每一分钟
心脏手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往往耗时漫长,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必须全员保持高度专注,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一台手术下来,对医生的体力和脑力都是极大考验。
对李仁喜来说,手术结束并非终点,心脏手术风险极高,术后监护同样至关重要。李仁喜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手术多晚结束,他都会守在病人床旁6-8小时,直到生命体征平稳。同事劝他:“李主任,您去休息会儿吧,有情况我们随时叫您。”他总是摇摇头:“心脏手术后的病人变化快,我得亲自盯着才放心。”
有一次,一位高龄患者术后8小时突然血压骤降,血氧不稳。当时已是夜间10点,刚回到家准备休息的李仁喜接到电话,二话不说,抓起外套就往医院赶。那一夜,他守在ICU,调整用药、监测指标,直到凌晨三四点患者情况稳定,他才在值班室短暂合眼。同事们关心地说:“李主任,您这样熬,身体怎么受得了?”他笑了笑:“病人能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李仁喜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指着墙上患者送来的锦旗说:“每一个‘心’生,都值得我全力以赴。”
03
把三甲技术“种”下基层
“大病不出县”是国家医改的目标,但基层医院往往面临技术短板。作为郴州心脏外科的领军者,李仁喜始终惦记着基层患者。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定期前往汝城县人民医院、汝城县中医院、嘉禾县人民医院等县级医院,开展教学讲座、带教查房、义诊活动,将三甲医院的技术“种子”播撒在基层。
在嘉禾县人民医院的一次查房中,李仁喜发现一名50岁的冠心病患者因当地无法开展搭桥手术,只能反复住院药物维持。他当即协调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至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并主刀手术。患者康复后,李仁喜又指导当地医院建立术后随访体系。
类似在基层医院遇到的疑难重症患者,李仁喜都会主动搭建转诊通道,将患者转至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这种“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 的医疗模式,不仅让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促进了上下级医院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李主任不仅治病,更教会我们治病的方法。”嘉禾当地医生感慨道。
在李仁喜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许多基层医生也对心脏疾病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医疗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从跳动的心脏上绣花,到为病人深夜守候;从填补医院技术空白,到将先进医术播撒基层,李仁喜的每一步,都踏在生命的脉搏上。
他说:“医生的战场不仅在手术台,更在患者需要我们的每一个角落。”如今,这位“心路守护者”依然积极奔走在手术室与病房之间,用仁心与医术延续着一个个生命的律动,这也正是一颗赤子之心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回响。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