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星新闻网5月19日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推出“大熊猫主题摄影与绘画展——Hi,胖达”,展出著名大熊猫摄影师周孟棋近60幅珍贵的摄影记录,绘画师曹元元精美的20幅彩画作品以及插画师殷頔的彩绘地图。本次展览通过艺术家们的镜
红星新闻网5月19日讯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推出“大熊猫主题摄影与绘画展——Hi,胖达”,展出著名大熊猫摄影师周孟棋近60幅珍贵的摄影记录,绘画师曹元元精美的20幅彩画作品以及插画师殷頔的彩绘地图。本次展览通过艺术家们的镜头与画笔,带领观众走进大熊猫的世界一一从苍翠的栖息地到奇妙的成长历程,从憨态可掬的行为到作为文化使者的全球影响。开展当日,周孟棋化身“讲解员”,为观众揭秘镜头背后的故事,揭示国宝大熊猫的文化价值。
悄悄话 摄影 周孟棋
“拍摄大熊猫需要沉下心来‘读它们的语言’。”周孟棋指着名为《悄悄话》的摄影作品讲解道。画面中三只大熊猫簇拥在一起,“兄长”模样的大熊猫俯身搂抱伙伴,神态酷似人类孩童“密谋趣事”。周孟棋透露,很多时候,大熊猫简直与“顽童”无异,它们的许多动作令人忍俊不禁。这一憨萌场景源于数小时的观察等待:“它们原本各自玩耍,突然聚在一起互动,动作自然又充满戏剧性,我立刻按下快门。这种‘不摆拍的真实’,正是大熊猫社交趣味的最佳注脚。”周孟棋指出,拍摄大熊猫与拍摄其他静物或人物不一样,不可能摆拍。特别是大熊猫属于保护动物,拍摄时还要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影响。“这样一来,拍摄大熊猫是不是很难了呢?不是,只要你认真细致地关注它,就会发现有许多可以拍摄的素材。”
要拍出大熊猫奇特的形态,除了要善于观察、等待,对大熊猫习性、特点的了解和想象力同样至关重要。“大熊猫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自然诗篇。”周孟棋指着《熊猫太极》说道,画面中蜷成圆团的熊猫宛如太极图,“那是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偶遇的场景,我是猛然看见一只正在酣睡状态下的大熊猫,圆滚滚的身子团在一起,恰似一幅玄妙的太极图。这一机不可失的场景,令我太兴奋了,当即将它抓拍了下来。它酣睡时的体态竟与传统文化符号如此契合,仿佛天地间的哲学隐喻。”
雪地觅食 摄影 周孟棋
周孟棋的镜头是“有温度的观察者”——他捕捉熊猫的“七情六欲”,更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的细腻刻画,让观众看见人类与自然的深层联结。展墙上,熊猫花花、和叶、萌兰、福宝、香香、七仔的萌照成为展厅里的“流量担当”,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展厅一角,一幅由近千幅照片中精选四百幅拼贴而成的《百态归一》吸引观众驻足。远观是大熊猫头像,近看则是不同季节、环境、姿态的个体写真,黑白灰影调暗合道教“阴阳和谐”理念。“千变万化但百态归一,犹如人类期盼回归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我希望通过这幅作品的展示,让人们更加关注大熊猫,从而保护大熊猫。”周孟棋的解读,让观众直观感受“保护一个物种,即守护整个生态系统”的深层含义。
周孟棋化身“讲解员”
此次展览持续至6月15日。据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刘仕毅介绍,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成都自然博物馆紧扣该主题,精心策划“自然谜语·博物致知”——5·18走进成都自然博物馆系列主题活动,围绕“全面促进优质资源直达基层、重视和发动青年群体力量、加速现代科技融合与智慧博物馆发展” 三大核心主题,推出丰富有趣的科普、艺术、研学、科技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让更多青年人主动走进博物馆,感受自然科学的无穷魅力。(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其他由豫龙、少刚拍摄)
来源:爱看头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