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江岸团区委、区少工委联合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举办“文脉育青芽 数智启新程”主题活动,掀起了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与数字科技的“数智风暴”。
数智风暴席卷红色地标
八七会址以青春力量焕活文脉传承
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江岸团区委、区少工委联合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举办“文脉育青芽 数智启新程”主题活动,掀起了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与数字科技的“数智风暴”。
本次活动通过“青芽知行社”成长服务体系发布、情境微舞台互动、数智化体验工坊等创新形式,让数百名青少年在沉浸式探索中触摸历史温度,以青春之力为红色文化注入科技动能。
PART 01
“青芽知行社”开创青少年教育新路径
活动当日,情境微舞台剧《文脉育青芽》在江岸区数字文化人才创新基地主舞台正式拉开帷幕。“八七红”青年志愿服务队代表化身“历史引路人”,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与情景互动的方式,正式发布“青芽知行社”青少年成长服务体系。该平台立足思想引领、深耕文化浸润、强化实践育人、拓展公益赋能,系统构建起“四位一体”青少年创新教育模式。
在“真理·博闻堂”,共享思政课与创客课程碰撞出思辨火花,打造知识共享空间,让革命历史在指尖重现;“追光·研学营”化身移动课堂,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探索,带领社员在沉浸式研学中解密革命密码;“薪火·志愿汇”以青春之声传播红色火种,“八七红”志愿服务队队员向观众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初心·公益行”则搭建起科技向善的实践平台,3D打印的红色文创在青少年指尖转化为爱心善款。
“青芽知行社”通过整合江岸团区委的青年力量和八七纪念馆的红色资源,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未来,平台将持续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实践项目,引导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历史温度,在创新探索中书写时代答卷。
PART 02
当历史遇见科技:沉浸式体验点燃热情
分会场互动体验区的3D打印设备吸引众多青少年驻足体验。观众可现场打印“八七元素”主题文创,感受从数字建模到实体成品的创作之旅;同步设立的“初心·公益行”义卖点内,来自青芽知行社的社员们,将科技文创转化为爱心善款。“亲手制作并参与义卖,让我感受到公益的快乐!”一名学生兴奋地表示。
在江岸青年之家分会场内,“真理·博闻堂”全息投影课堂掀起高潮。课堂老师通过360°全息影像重现八七会议历史场景,带领社员动手制作全息小装置,将会议元素融入科技创作。“原来历史课可以这么酷!”一名学生举起自制的全息投影仪感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互动中领悟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意义。
PART 03
文脉薪火相传,青春聚力未来
与此同时,“追光·研学营”正在上演。来自“八七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志愿者化身“时空领路人”,带领“青芽知行社”社员参与其中。本次首演的《星火》青春版实景体验剧目,特别增设青年专属剧情线与历史解密关卡,让他们在游戏中触摸红色记忆,厚植家国情怀。
“这场活动打破了博物馆的‘围墙’,让红色教育更贴近青少年需求。”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长表示,“青芽知行社”将持续联动高校、社区和数字平台,打造青少年成长“第二课堂”。
下一步,团区委将继续充分发挥辖区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博物馆+数智化”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通过科技赋能、青年共创,让红色资源突破时空界限,引领全区少先队员学习红色历史,参与公益实践,促进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建设。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