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柴怼怼”和胖东来事件中,抖音平台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是否封号就可事不关己?尽管抖音已经做到了法律规定的义务,但作为拥有数亿日活用户的社交平台,抖音在享受流量红利时应该肩负更大的责任。
在“柴怼怼”和胖东来事件中,抖音平台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是否封号就可事不关己?尽管抖音已经做到了法律规定的义务,但作为拥有数亿日活用户的社交平台,抖音在享受流量红利时应该肩负更大的责任。
抖音在接到胖东来正式投诉后,按照《民法典》第1195条、1196条及平台规则启动审核程序,下架29条侵权视频并对“柴怼怼”账号采取限权禁言一个月、禁止关注等措施,符合“通知-删除”的基本法律义务。同时,平台明确建议胖东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并表示愿意配合司法机关调查,体现出对法律程序的尊重。
但胖东来质疑平台自4月初争议发酵至5月2日首次受理投诉存在响应滞后,期间算法推荐机制客观上扩大不实信息传播范围。
而平台要求胖东来补充反驳“玉石暴利”等指控的证据材料,被部分舆论批评为转嫁举证责任。
“柴怼怼”争议视频在未被判定违规前,平台算法仍基于流量逻辑对其进行推荐,客观上形成“谣言扩散助推器”,暴露出内容推荐机制与侵权风险防控的失衡。
同时,尽管账号被封禁,但已传播视频造成的品牌损害难以消除,反映出平台事后追责机制与事前预防体系的割裂。部分网民认为仅封号属于“治标不治本”。
现行法律未强制要求平台主动审查所有内容,抖音的处置符合“避风港原则”。但胖东来主张平台应对持续性攻击行为建立更灵敏的预警机制,属于对平台责任的社会期待升级。
作为拥有数亿日活用户的社交平台,抖音在享受流量红利时,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网络生态治理责任。事件中算法推荐机制对争议内容的放大效应,构成对“技术中立性”原则的挑战。
所以,抖音平台虽完成法律层面的基本义务,但未能满足社会对“负责任科技企业”的期待。真正的平台责任应包含:优化侵权预警系统,对持续攻击性内容建立快速识别通道;重构算法价值观,降低争议性内容的推荐权重;完善跨平台联动机制,防止被封禁内容通过其他账号二次传播。封号措施仅是止损手段,构建健康的网络商业环境仍需平台方承担更多主动性责任。
来源:小勇说娱乐星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