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老师的艺术人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9 18:33 2

摘要:陈政老师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之一,师生之情亲如父子。时至今日,他离开我们不觉已经23个年头了,师恩难报!昨整理旧照,又睹恩师尊容,一帧帧旧照,一封封来鸿,让我感慨。忆及当年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总会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铁笔丹心铸魏骨,书坛巨擘传薪火

——陈政老师的艺术人生

题记:

陈政老师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之一,师生之情亲如父子。时至今日,他离开我们不觉已经23个年头了,师恩难报!昨整理旧照,又睹恩师尊容,一帧帧旧照,一封封来鸿,让我感慨。忆及当年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总会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陈政老师书法,独树一帜。为弘扬其书道精神,谨撰此文,以致深切怀念!

释文:

①对联

但求无憾常安枕

唯望有闲好读书

一一桂强贤弟雅属,一九九一年大寒时节 岭南冈州陈政并书

②条幅

梦墨魂书廿九年,瘦牛耕砚志弥坚。男儿自达唯拼搏,不信今人逊古贤。

一一桂强学书近年屡屡获奖入典,因为诗并书而励之。一九九二年 陈政

陈政老师是广东新会人,1919年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师从前清宿儒华炎、罗明经,研习文字学与书法,奠定了深厚的国学根基。早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后因抗战烽火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游击战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锤炼出坚韧的品格。战后,他回归文化事业,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书法研究、创作与教育,成为集书法家、教育家、理论家于一身的文化巨匠。2002年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3岁。

上图:在南宁四中无白斋,陈政老师与军旅书法家李桂强亲切交谈。

陈政老师的职业生涯始于教育,曾在南宁市第四中学执教,退休后更是全身心投入书法传承。他历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广西分校校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文史馆馆员、广西书法家协会顾问、南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并担任国际文化组织顾问,推动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其一生跨越战争与和平、传统与现代,始终以笔墨为武器,守护中华文化根脉。

题释:梦墨斋

桂强学棣,翰墨缘深,嘱命斋号,固以“梦墨”命之。一九九二年壬申春 岭南冈州无白斋 陈政 并书。

在书法艺术上,陈政老师以“多体兼擅”著称,尤以独创的“陈氏魏体”名震书坛。他深研《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魏晋名碑,融合汉隶的雄浑、秦篆的圆劲与晋楷的灵动,形成“骨力洞达、气象峥嵘”的独特风格。

“陈氏魏碑”之笔法,金石气与书卷气相互交融。用笔以方笔为主,兼用圆转,起笔如刀刻,行笔似屋漏痕,收笔若悬崖勒马。其线条既保留魏碑的峻拔刚健,又注入行草的流畅意趣。如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陈政魏体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四字,横画如弓张蓄力,竖笔似铁柱擎天,整体章法疏密有致,堪称“魏体新风”的典范。

释文:右为图形文字“艺”,艺者植也,望能根植沃土,勇攀艺峰。桂强同志雅正。一九九O年春,岭南陈政。

其魏碑之结体,奇正相生,是传统美学上的突破‌。他打破魏碑程式化的方正结构,大胆采用欹侧之势,如“月”字左倾如倚松,“山”字右耸似坠石,通过动态平衡营造视觉张力。这种“以奇求正”的结字理念,赋予魏碑新的艺术生命力。

“陈氏魏碑”之精神,是文人风骨的笔墨呈现‌。陈政老师的魏碑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人格魅力的写照。其作品骨力雄强而不失温润,恰如他历经战火仍坚守文化理想的赤子之心。学者评其书“有金石之声,无匠气之弊”,正是对其艺术高度的精准概括。

陈政老师是书法教育的拓荒者‌,他一生弘扬书道,学生遍天下,他的书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陈政老师深知“独善其身不如兼济天下”,将大半生奉献给书法教育。他十分注重体系化教学‌,主编《专科书法课本》《陈政多体字帖》等教材,构建从甲骨文到行草的完整教学体系,惠及无数学子。

作为世界书法家协会顾问,他推动书法艺术海外交流,作品被联合国等多家机构收藏,并作为国礼赠予日本、法国等20余国。在广西主持书画函授教育期间,培养大批中青年书法家,被誉为“岭南书坛薪火传灯人”。

值得一提的是,陈政老师的著作《字源谈趣》系列,以通俗语言解析汉字演变,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一经出版,便引人关注,被国内多所高等院校作为语文补充教材;由南宁市人民政府支持,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绿城百花百鸟诗书集》大型画册,展现了“陈氏魏碑"与古文字书法的自然美,成为大众美育的经典读物。

草篆释文:

人缘耕砚瘦

家为买书贫

一一联曰:“人缘耕砚瘦,家为买书贫。桂强同志两正。一九九0年夏集商周钟鼎铭文为之。岭南冈州无白斋七十二翁陈政。”

陈政老师肩负守护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学术深耕‌:从甲骨文到现代书法,他系统梳理书体源流,尤其对魏碑的革新,填补了传统与时代审美的断层。

二是教育普及‌:打破书法“秘传”旧习,通过函授、讲座等形式让书法走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文化自信‌:在全球化浪潮中,他以书法为媒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其作品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上图:八十年代初,陈政老师应邀携眷属从南宁前来贵县(今贵港市)举办个人书法展时与市书法界同仁合影。

前排左起:陈旦生 陈政夫人 陈政

杨秀枝

后排左起:刘国祺 陈晓(陈政老师长子) 司机 李桂强 杨燕翔 刘智宾 刘双祺 李显升

拍摄地点:贵县/陈政书法作品展展览厅

注:照片由陈旦生老师提供

陈政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其艺术遗产仍持续发光。广西文史馆称其“一生铁笔写春秋,留得金石在人间”,而他的魏碑作品,至今仍是后学者临摹的范本。

陈政老师的一生,是艺术家、教育家、战士的三重交响。他以魏碑为基,铸就个人风格;以教育为业,播撒文化火种;以爱国为魂,坚守民族精神。在当代书法史上,他不仅是传统的守护者,更是创新的先行者。其艺术与人格,恰如他所书的魏碑——方正不失灵动,刚劲蕴含温情,在时光淬炼中愈发熠熠生辉。

(阿牛哥)

注:本文作者阿牛哥,真名李桂强,系陈政老师书法学生,军旅书法家、收藏家,赵朴初书法传承人。

上图:1979年4月,陈政老师参加南宁市总工会职工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大会时,在南宁市工人文化宫与到会领导和会员合影。

(钱广生 提供)

附录:

陈政老师书赠李桂强作品欣赏








来源:墨先生文化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