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行业三位董事长的薪酬单堪称“王炸”——药明康德李革以4180万元年薪登顶A股“最贵董事长”,迈瑞医疗李西廷(2493.9万元)、百济神州欧雷强(2019.38万元)紧随其后[1]。这不仅刷新了公众对医疗行业“高附加值”的认知,更揭示了生物医药领域“高风险、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正式收官,一组数据炸开了锅!
医疗行业三位董事长的薪酬单堪称“王炸”——药明康德李革以4180万元年薪登顶A股“最贵董事长”,迈瑞医疗李西廷(2493.9万元)、百济神州欧雷强(2019.38万元)紧随其后[1]。这不仅刷新了公众对医疗行业“高附加值”的认知,更揭示了生物医药领域“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生存法则。
医疗行业高薪的“黄金三角”
1.1 政策与资本的双轮驱动
医疗行业的高薪神话,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政策积淀与资本浪潮。从“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到2030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2],到科创板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倾斜,政策红利如春潮涌动,催生了医疗行业的“黄金时代”。而资本的嗅觉,永远敏锐、一直精准。以无锡为例,这座江南小城凭借“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的聚合效应,吸引了深脑医疗等19个重大科创平台落地,总投资逾27.78亿元,成为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的“风暴眼”[3]。政策与资本的共振,不仅为行业注入资金,更重塑了价值分配的逻辑——从“以药养医”到“以技养人”,从“低端仿制”到“高端智造”,高附加值的技术岗位与复合型管理人才,自然成为薪酬金字塔的顶端[4]。
1.2 全球化布局的红利释放
中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全球化布局,释放出显著红利。药明康德构建了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业务网络覆盖全球。其通过收购和自建方式在海外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整合全球资源,利用各地人才、技术和成本优势,提升竞争力,获取大量国际订单,营收持续增长。2024年,海外收入达308.7亿元,占总收入79%。其中,美国客户收入250.2亿元,占比63.75%;欧洲客户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9.3亿元[5]。
迈瑞医疗作为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国际市场收入占比不断提升。迈瑞通过持续创新,打造出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一方面,瞄准欧美市场基础临床需求,打开发达国家市场;另一方面,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办事处,构建庞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在亚太、欧洲等地区,迈瑞产品市场份额稳步增长。2024年,迈瑞医疗国际业务收入达到164.34亿元,同比增长21.3%,占整体收入比重达44.75%[6]。
百济神州在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表现亮眼。其通过自主研发和全球合作,多款产品在国际市场获批上市。如泽布替尼,凭借优异疗效在海外市场获得高度认可。百济神州全球化布局不仅体现在产品销售,还涵盖研发、生产等环节。2024年百济神州的总收入为38.1亿美元,其中海外收入总计为24亿美元,占比为63.0%[7]。
这种“中国研发、全球销售”的模式,不仅打破了跨国巨头的技术垄断,更将企业利润与高管薪酬推升至新高度。
1.3 技术创新的大爆发
2024年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数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药审中心受理新药IND3073件,化学药IND1652件(抗肿瘤药占41.89%且多为Ⅰ期),中药IND100件(同比增33.33%),生物制品在抗体等领域研究升温;临床在研药物1517款,Ⅰ期占42%、Ⅲ期占12%;恒瑞医药以23款新药居国内首位。政策与需求驱动下,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活跃度高、前景向好[8]。
2024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和变更注册13133项,与2023年相比注册批准总数量增长7.5%。其中,首次注册3363项,延续注册4722项,变更注册5048项[9]。
技术的跃进不仅体现在药物研发。脑机接口、AI辅助诊断、合成生物等颠覆性技术正重塑行业格局。2025年3月20日,全球首例无线植入式中文语言脑机接口成功帮助因渐冻症导致失语的患者重建交流能力。该系统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团队研发,采用半侵入式技术,通过柔性高密度电极采集脑电信号,解码患者意识合成汉字,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毫秒,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0]。这类“科幻级”创新直接推高了顶尖科学家的身价。华为曾给药物研发算法工程师开出最高超百万年薪;百图生科推出“百万领军计划”,以100万美元的年薪邀请AI+生命科学的领军人才;晶泰科技的AIDD高级研究员年薪也达到百万,印证了“技术即薪酬”的行业铁律。
行业内的冰与火之歌
在A股医药生物板块,498家企业中人均薪酬低于10万元的达34家,而超过30万元的仅49家,这种悬殊的薪酬分布构成行业的“冰火两重天”。2024年,医药生物板块人均薪酬最高的十家企业分别是百济神州、迪哲医药、亚虹医药、益方生物、福瑞股份、盟科药业、艾力斯、诺诚健华、天智航、君实生物,人均薪酬收入TOP3分别达到90.48万元、68.67万元、62.74万元。
2024年人均薪酬最低的十家企业分别是益盛药业、特一药业、吉林敖东、新赣江、ST天圣、一心堂、嘉应制药、漱玉平民、五洲医疗、健之佳,人均薪酬分别为7.05万元、7.46万元、7.57万元、7.63万元、7.72万元、8.08万元、8.1万元、8.43万元、8.48万元、8.64万元[11]。
再看TOP2薪酬王企业,2024年,药明康德员工总数为39,414人,人均薪酬约为27.68万元。迈瑞医疗在职员工总数为21,667人,公司整体人均薪酬约为45.6万元[12]。
医疗人高薪之外的集体觉醒
3.1 医疗行业人才价值的战略升级
医疗行业技术创新和专业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源。顶尖的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临床专家,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直接决定了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表现。过去,企业看待人力成本往往局限于短期的工资支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企业认识到,优秀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的价值增长。他们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还能在市场竞争中为企业赢得优势,从而推动企业市值和业绩的双重增长。这种对人才价值的重新定义,使得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力资本化趋势的加强,医疗企业面临着激烈的人才竞争。为了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企业必须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这种薪酬体系不再仅仅是基于岗位的固定工资,而是更加注重与人才的价值贡献相挂钩,包括绩效奖金、股权激励、长期福利等多种形式。迈瑞医疗的李文楣从投资者关系经理成长为“A股最贵董秘”,2024年,她的年薪达到738.76万元,位居A股董秘薪酬榜首。其薪酬的大幅跃升与公司市值的增长曲线高度吻合,这正是人才价值战略升级的生动体现[13]。
3.2 高薪背后的双重考验
伴随高薪背后而来的,往往说高责任和高风险。2024年塞力医疗因信披违规被重罚,董秘刘源承担连带责任并被罚款80万元,这一事件凸显了高薪背后的潜在风险[14]。注册制全面推行后,资本市场对企业信息披露要求更加严格,高管需兼具资本运作能力和合规意识。高薪不仅是回报,更是责任与压力的体现,违规行为可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面对注册制带来的新挑战,医疗企业需打造一支既具备专业能力又有强烈合规意识的管理团队。董秘作为关键角色,需熟悉资本市场规则、财务知识和法律规范,确保企业合规运作。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应将合规责任纳入考核,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将合规指标与薪酬挂钩,激励高管在追求业绩的同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内部培训和风险管控,提升高管的合规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确保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不踩“红线”。
3.3 共富背景下的行业反思
在共富时代背景下,薪酬伦理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反思点。尽管医疗行业顶尖人才稀缺且贡献价值高,但高薪现象仍引发社会争议。2024年A股董事长薪酬总额虽达57.89亿元,但千万级年薪人数减少,反映了企业因业绩下滑的被动调整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部分董事长自愿降薪,体现了与公司共进退的决心,反应出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已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促进社会公平和承担社会责任。医疗行业作为民生领域,其高管高薪更易受关注。企业既要认可顶尖人才价值,给予合理激励,又要避免薪酬差距过大引发社会不满。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主动降薪63.6%,为行业树立榜样,体现了高管的责任担当和企业薪酬伦理的调整[15]。高管与股东、员工共担风险,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社会形象,推动企业薪酬体系更加公平合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尾声:4180万元,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医疗行业从“跟随”到“引领”的蜕变。当李革们在实验室与董事会间奔走,当李文楣们用数据连接资本与产业,当无数科研人员在深夜点亮实验台的灯光——这些瞬间,构成了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星辰大海。薪火相传,初心不改。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天价薪酬”不再成为新闻,创新成果普惠亿万患者,才是医疗行业真正的成人礼。
来源:健康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