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二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却足以让稚嫩青涩蜕变为沉稳坚毅。在广播发射台的这四千多个日夜,我与无数闪烁的指示灯、轰鸣的发射机共同生长,广播发射台的每一寸机房、每一根馈线,都镌刻着我与这片阵地共同成长的印记,用青春丈量安全播出的刻度,让责任在高山之巅绽放光芒。
十二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却足以让稚嫩青涩蜕变为沉稳坚毅。在广播发射台的这四千多个日夜,我与无数闪烁的指示灯、轰鸣的发射机共同生长,广播发射台的每一寸机房、每一根馈线,都镌刻着我与这片阵地共同成长的印记,用青春丈量安全播出的刻度,让责任在高山之巅绽放光芒。
初入阵地:在敬畏中扎根
2013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踏入发射台的机房,轰鸣的机器声、闪烁的指示灯,还有前辈们严肃专注的神情,让我瞬间意识到这份工作的分量,扑面而来的是设备运转的热浪与电子元件特有的味道,此起彼伏的蜂鸣声像一首陌生的交响曲。老台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咱们这儿的每一道电波,都连着千家万户的耳朵。”
深夜值班时,孤独感如潮水般涌来。我蜷缩在监控室,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听着窗外呼啸的山风。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设备巡检,面对密密麻麻的线路和仪表,手心沁出的冷汗差点滴在精密仪器上。是师父手把手教我识别发射机参数,教我用螺丝刀校准接收器角度,那些在黑暗中亮起的手电筒光束,照亮了我最初的职业之路。
淬火成钢:在挑战中锤炼担当
有一年的夏夜,成为我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凌晨2点,因连日暴雨,台内涌进泥石流,当警报响起全台干部职工迅速响应,不顾安慰有人冲进淤泥里清淤泥,有人跳进水渠里疏通水渠,随后我们冒着倾盆大雨冲向各重点部位,狂风裹挟着雨水,视线几乎被完全遮挡,但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确保信号不中断,直到东方已泛起鱼肚白,终于挡住了洪流,当熟悉的广播声回荡在耳边时,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安全播出重于泰山”的分量。
随着技术迭代,自动化监控系统、智慧运维系统陆续投入使用,技术革新的浪潮同样冲击着这片阵地。2023年,发射台启动智慧运维系统改造工程,面对全新的智能监控系统,我和团队开启了“白加黑”的学习模式。白天在厂家工程师指导下实操调试,晚上整理笔记、制作应急操作手册。连续几个月的奋战,我们顺利完成设备升级,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提升到新高度。
薪火相传:在坚守中延续信仰
这些年,发射台迎来一批又一批年轻面孔。我学着当年师父的样子,带着新人熟悉设备:“这个旋钮控制驻波比”“雨雪天要注意雨雪衰”等等。看着他们从手足无措到独当一面,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那些在机房里流淌的岁月,早已化作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我深深体会到传承的意义。
电波之外:在平凡中书写热爱
十二年里,错过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缺席父母的生日宴,孩子生病常常由妻子或家人送到医院,甚至连过年都常常在机房度过。但每当开车经过市区,听到车载广播里清晰流畅的节目声,或是听到出租车师傅说“有广播声的夜晚不再孤单”,所有的坚守都有了答案。
如今站在发射塔下,看着夜空中交织的电线勾勒出钢铁森林,我知道,那些藏在深山里的日夜,那些与仪器相伴的晨昏,早已将“忠诚、执着、奉献”的信念刻进血脉。未来,我仍愿做永不疲倦的“守波人”,让党的声音乘着电波,传得更远、更响。
魏炎璋,青海贵德人,文学爱好者,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
来源:青海在线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