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南京有两个门户,一个是下游的镇江,一个是上游的当涂。两大门户都在手里,就能保证南京安全。
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南京有两个门户,一个是下游的镇江,一个是上游的当涂。两大门户都在手里,就能保证南京安全。
关乎身家安全的重镇,一般都是绝对亲信镇守。
此前,镇江一直是徐达镇守。后来,西线和陈友谅接壤,压力越来越大,徐达被调往西线压阵,镇江就由汤和接手。
镇守上游当涂的,是和徐达、汤和一样出身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花云。
也就是说,花云是朱元璋的绝对亲信。
不过,花云画风和两位淮西老乡完全不同,不是运筹帷幄的统兵大将,拿的是大明版典韦的剧本。
铁面老乡,贩盐不忘收猛将
花云,怀远人,和凤阳的朱元璋是老乡。但他和八八结缘,还得追溯到贾鲁围濠。
贾鲁,丞相脱脱的左膀右臂,前脚治理了黄河,后脚清剿濠州红巾军。
以贾鲁的水平,拿下濠州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出意外,朱八八就要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了。可意外就那么不经意发生了,贾鲁突然病逝,元军撤兵。
围困了好几个月,濠州城缺粮,连大帅郭子兴都要饿肚子。老丈人饿肚子,朱八八忍不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往隔壁怀远贩盐,以盐换米,供养郭子兴。
给集团干项目的时候,朱元璋顺道播撒“朱公子”的人格光辉,一下子俘获了“面铁人,骁勇绝人”的花云。
同年,花云就跑到濠州投奔朱公子去了。
天生护卫,勇猛堪比张飞
濠州内斗,朱元璋决心单干,只从郭子兴那里带走了精心挑选的24人,花云就是其中之一。这24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淮西二十四将”。
当然了,要想拿到“淮西二十四将”的席位票,跟着朱八八经略定远时的花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要向老朱证明自己的价值,还要跟上集团的恐怖进步速度。
很快,花云迎来了他的战场。
至正十三年,朱元璋空手套白狼,收服驴牌寨三千人。随后,没有返回毫州,继续用这把便宜本钱搏一把大的,攻打滁州。
出于侦察敌情考虑,朱元璋“单骑前行,中途猝遇贼数千人”。如果这时候扭头退走,贼兵就会追杀过来,未来的明太祖大概率会阴沟里翻船,被这伙贼兵做掉。
这里说的单骑前行,不是说老朱一个人,而是说只有老朱一个骑马的,剩下的都是轻步兵,花云就是少量轻步兵中的一位。
紧接着到了花云的个人秀时刻,“云独提剑卫上,横冲其阵而出,贼披靡不敢逼”。
对面数千人是杂兵,没见过花云这么猛的。一人一剑,把军阵杀了个对穿,一下把这群只会打家劫舍的杂兵吓破了胆,没一个敢冲上来的。
这时候,朱元璋再率领手下缓缓退走,最终和本部人马汇合。
有了这次“独剑卫上”的经历,花云成功进入朱元璋视野。随后被提拔为亲兵宿卫,“常在左右”,当作亲信培养。
忠肝义胆,忠诚比肩典韦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进位吴国公,封赏群臣。身为资深亲信的花云,获封太平(现今当涂)行枢密院院判,镇守南京上游门户当涂。
当徐达、常遇春和陈友谅集团边将在池州缠斗的时候,陈友谅亲帅水军精锐绕过池州,直接攻打南京门户当涂。
当涂是南京西侧门户,朱元璋在这里营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加上骁勇的花云,陈友谅的密集进攻全被挡了下来。
连战三日之后,陈友谅琢磨改变战术。陈友谅水军强悍,船高舰大,船尾高度和当涂城墙基本等高。陈友谅把舰船开到当涂城下,舰尾靠近当涂城墙,士兵稍微用力就能攀上当涂的墙垛。
失去了城墙的防御优势,当涂很快失陷。朱元璋养子朱文逊战死,花云被抓。
被抓后,花云被五花大绑。这时候,花云的勇武再次展现,单靠蛮力挣断浑身绳索,顺手夺了敌人兵器,连斩五六人。
有了上次经验,陈友谅士兵怕他再次挣脱,又在自家地盘狂砍一通,就把花云绑在了舰船的桅杆上。让士兵射击泄愤,“丛射之,云至死骂贼不绝口”。
把南京的西大门交给花云镇守,朱元璋非常信任这位“独剑卫上”的淮西老乡。在当涂镇守的花云,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自己这位“吾主”。
在“屡叛不鲜”的元末,这对君臣上演了一场“知遇之恩,以死报之”的忠诚浪漫。
来源:历史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