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破解教育阵地零散、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难题,近些年来,通辽市奈曼旗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在深挖红色内涵、建强红色师资、创新红色课程上聚力用劲,着力打造鲜活生动的“沉浸式”红色体验课堂,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实效。
为破解教育阵地零散、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难题,近些年来,通辽市奈曼旗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在深挖红色内涵、建强红色师资、创新红色课程上聚力用劲,着力打造鲜活生动的“沉浸式”红色体验课堂,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实效。
绘制地图,打造红色教育矩阵。盘活本土红色资源,建立英模人物、红色遗址等红色资源目录。修复建设烈士梁东明故居、庙屯民俗村等红色资源15处,将红色阵地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旅等紧密融合,打造教学点8个,绘制奈曼红色资源地图,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党员教育培训等提供导航图。以旗委党校教育基地为中心,串联监管大队党建园、工业园区等红色教学点,开发“红色传承”“绿色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振兴”4条精品研学路线,形成主题丰富、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培训红色阵地。
培树队伍,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的红色讲师队伍。根据不同领域党员学习需求,围绕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形势政策、工作实务、典型事迹五个类别,组建“特聘专家+党政领导+党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乡贤人士”五位一体的优秀师资库,储备专职优秀师资12名,重点负责红色课程的研发设计。通过组织选派、基地培养等途径,从烈士后代、退役战斗英雄和基地讲解员中选拔39名兼职讲师,负责现场教学和体验活动的组织实施。
开发课程,沉浸式感受红色精神。创新实施“1+3+N”红色剧本教学模式,紧扣红色教育这一核心主题,依托沉浸体验、游览参观、现场互动3种教学形式,开发N个经典历史场景剧本,构建以现场教学为主,课堂、影视、情景体验相结合的沉浸式课程体系,推动党员从“听众”变“主角”,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红色精神。在部分现场教学点设置“担架运送伤员”“战术协同作战”“投掷训练弹”等实战模拟项目,让学员在协作中深刻感悟革命战争年代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沉浸式红色体验教学127场次,培训党员3000余人次,推动党员教育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型升级。(胡芳芳、贾爽)
终审:赵庆生
审核:吴佐政
编辑:贾 爽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