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梦想过像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鱼一样,拥有花不完的钱,不用为堆积如山的工作而烦恼?然而现实很“骨感”。
原创 浦东疾控(卫监) 疾控U健康
在这个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梦想过像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鱼一样,拥有花不完的钱,不用为堆积如山的工作而烦恼?然而现实很“骨感”。
压力越大,胃口越嗨?
当KPI像一座大山压下来,当ppt和方案改到第n+1版,手里的零食越吃越快……胃就像个无底洞,连带着体重秤上的数字也开始“飙升”。你是否发现,压力越大,肚子上的“游泳圈”越顽固?
996生存模式:体重增长的“加速器”
长时间的久坐、不规律的饮食、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侵蚀着我们的健康,特别是体重防线。据统计,从1990年至2022年,全球大多数国家肥胖负担呈增加趋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成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压力性进食与久坐办公的双重夹击,让职场人陷入了“工作代偿-健康透支”的恶性循环。
职场人的体重,是被压力“喂胖”的?
1
生理机制的“推波助澜:压力触发皮质醇过量分泌,发出“备战警报”让身体误以为需囤积能量,实则扰乱代谢,使血糖飙升、内脏脂肪堆积。
2
心理需求的“寻求慰藉”:压力太大,让人喘不过气,高热量的奶茶、炸鸡、巧克力成了最便捷的解压按钮,多巴胺带来的短暂快感让人欲罢不能。
3
生活习惯的“无形推动”:职场人的三餐,写满了生存的无奈:早餐靠咖啡“续命”,午餐困在外卖的高油盐陷阱里,深夜加班后还要用一顿烧烤“补偿”自己。
吃动两平衡,与“压力肥”正面刚
近两年浦东新区膳食调查监测结果提示:当前成人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食物种类、调味品摄入不合理等主要营养问题。
科学膳食是健康体重的“调控密钥”,小U建议:
1
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薯类比例,补齐营养短板;
2
控制红肉的摄入,优选鱼类等水产补充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
3
每日蔬菜摄入量应达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4
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或酸奶;
5
严控调味品(盐<5g/天,油25-30g/天,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g/天以下)。
中国慢性病及其营养监测数据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成年人经常参加身体活动率仅为12.5%。2016年WHO报告指出,身体活动达标可以使我国40-74岁人群过早死亡风险减少18.3%。
健康体重管理离不开“能量摄入=能量消耗”的铁律。适度运动是能量平衡的“长效引擎”,小U建议:
1
每周至少5天进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150分钟,最好每天达到6000步;
2
鼓励适当进行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并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为宜;
3
减少久坐时间,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一次。
(图片来源于中国营养学会)
2025年5月17-5月23日是我国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以“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为主题。
5月20日是第36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以“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为主题。
(图片来源于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
对抗“压力肥”是一场持久战。通过调节压力、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逐渐跳出压力性进食的恶性循环。正如《卡路里》里唱的:“燃烧我的卡路里,拜拜甜甜圈珍珠奶茶方便面!”从今天起,用每一口饭的智慧、每一步路的坚持,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储蓄“健康资本”!
- 参考文献 -
[1]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NCD-RisC). Worldwide trends in underweight and obesity from 1990 to 2022: a pooled analysis of 3663 population-representative studies with 222 millio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J]. Lancet, 2024,403(10431):1027-1050.
[2]Sun J, Lin J, Shen W, et al. Associations of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the weight-adjusted waist index with daily living ability impairment in older Chinese peopl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J]. Diabetes Obes Metab,2024,26(9):4069-4077.
[3]Nan J, Chen M, Yuan H, et al. Preval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ntral Obesity among Adults in China: China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2015-2017) [J]. Nutrients, 2024,16(16):2623.
[4]Ma G ,Meyer L C ,Morris J A , et al.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 [J].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2024, 43:100977.
[5]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J].营养学报,2020,42(06):521.
[6]程潇.企业员工知觉压力、自我效能、饮食运动行为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9.
/健康科普
撰稿 | 学营科 邬天凤
审核 | 胡卉 沈奕峰
编辑 | U编辑部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