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里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的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同时,气温进一步升高,降水频繁。
导语:“三伏天有多热,就看小满”,明日小满,今年三天期间会很热吗?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今年的公历5月21日,农历乙巳蛇年四月廿四这天将迎来小满节气,也就是说明天是小满。
如果我们把整个周天按天干地支来划分的话,小满这天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甲”的位置,同时,太阳的位置也刚好到达黄经60°。
小满,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里的第二个节气。此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的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同时,气温进一步升高,降水频繁。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按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排序来看,小暑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但小满之后却没有大满,而是芒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古代时,人们受“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等观念的影响,他们相信,事物一旦达到极点,必然开始衰落。
所以,大满不是古人传统的处世哲学,容易让人产生贪婪和自我感觉良好,没了上升的空间,唯有小满,才有前进动力。
对于小满的名称的来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就有,“小满而谷盈”的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位农夫,一直都在追求丰收的梦想,后来在一年小满这一天,他终于发现田间的庄稼长势喜人,谷仓盈满,于是就把这个节气叫作“小满”。
“小满时节雨堵门,钱袋变成聚宝盆。”人们希望小满时节多下点雨,有利于缓解旱情和新种作物的发芽和出苗。但对于北方冬麦产区,却不希望多下雨,最好是以晴天为主。因为,这个时候小麦已经开始变黄,就要收割了。如果,这个时候阴雨连连,就可能造成小麦倒伏,不仅影响收割晾晒,还会延误下茬玉米的播种。
明日小满,在民间也有“三伏天有多热,就看小满”的讲法,什么意思?今年三伏天期间到底热不热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首先来看一下今年的“三伏天”是哪天开始“入伏”,哪天正式“出伏”,共计有多少天?
关于三伏天的计算古人要结合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暑热程度来设定,而长江黄河流域流域的暑热一般是从小暑节气时开始,一直延续到处暑时节前后暑热就褪去了。
因此,每年的三伏天日期并不相同,民间是按照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排序来推算三伏天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民间计算三伏天是依据“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这句口诀来计算的。意思是说,从夏至节气这天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找到第三个庚日这天为初伏的开始(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这天为中伏的开始(又称“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这天为末伏的开始(又称“三伏”)。
每十天会出现一个带有“庚”的日子,因此,一伏是10天。但还要保证“末伏”出现在立秋之后,这样才能和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暑热相匹配上。因此,初伏和末伏是固定的,都是10天,但中伏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五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
2025年的三伏天具体安排如下:
根据上面的口诀,我们能够计算出,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20日“入伏”,8月19日“出伏”,共计30天。其中,初伏从7月20日开始到7月29日结束,共计10天;中伏从7月30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共计10天;末伏从8月9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共计10天。
今年的三伏天知道在什么时候了,那么,今年的“三伏天”到底热不热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小满农谚是怎么判断的: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满节气当天或期间不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接下来的三伏天期间干旱少雨,天气会比较炎热。
古人总结的这句农谚是有一定依据的,通常小满时节,南方暖湿气流开始活跃,降雨会比较频繁。如果个时候干旱少雨,可能是因为夏季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且势力较强,它控制了南方地区,使得暖湿气流难以到达,从而降水减少。
这样一来,如果副热带高压在小满时就表现出比较强势的话,那么在三伏天继续维持强势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导致三伏天出现持续高温的情况。
类似的农谚还有“小满无雨,三伏旱”,表达的意思相近,意思也是说,小满前后无雨的话,后续三伏天期间可能会干旱少雨,比较炎热。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小满时节期间降雨比较频繁,使江河水位上涨的话,那么就预示三伏天期间阴雨天气较多,湿度很大,即便不会出现高温酷热,也会闷热难耐。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第一句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意思是说,如果小满节气当天阳光强烈,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三伏天期间可能会像火炉一样酷热。
这是因为,小满期间以晴朗炎热的天气为主的话,说明这个时候的大气环流模式比较稳定,有利于后续高温持续。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小满节气当天或者期间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三伏天期间雨水可能会比较充足,天气较为凉爽。反之,如果小满时节无雨的话,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干旱少雨,比较炎热。
这句农谚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还是要根据当年小满之后天气情况来综合判断。人们认为,小满时节有雨的话,通常意味着这个时候的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大气环流较为稳定。
这样的环流形势通常不会突然消失,而是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使得三伏天里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不易形成长时间的高温酷热天气,所以,人们会感觉伏里比较凉爽。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满期间主要刮南风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三伏天期间大概率会湿热难耐。
这是因为,东南风通常带来海洋暖湿气流,会增加陆地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夏季本来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东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与陆地的高温环境相结合,会使人体感觉更加闷热潮湿。
明日小满,您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三农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