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137亩!总投资超10亿元,高端新材料项目打响招商“头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0 01:45 2

摘要:目前,公司已有三个主要生产车间,两条电子交联辐照产线,并连续多年荣获“专精特新企业”荣誉称号。

招商工作,提质增效,进行到底。

既要“引进来”,还要“扎下去”。

总投资10.03亿元,浙江创富新材料落子江门新会区。

在精准引荐下,年初政企双方正式签约,目前一期已拿地。

高端新型材料薄膜项目,入驻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

这是今年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首个签约项目,也为招商打响了“头炮”。

向“新”提质,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也是招商引资最大的亮点。

拼出了“开门红”的新会,如何在“一盘棋”中落子有声?

电容膜生产企业,计划寻广东130亩土地。

就项目而言,有几个标签: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

浙江创富新材料,专注于塑料新材料及其衍生产品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目前,公司已有三个主要生产车间,两条电子交联辐照产线,并连续多年荣获“专精特新企业”荣誉称号。

第一时间,拨通项目方电话核实信息。

我们与企业对接中,分析了选址诉求:

一是,准备扩产,想在华南区域新建生产线。

二是,靠近市场,近40%的客户在广东省内。

三是,行业集聚,关注新材料企业的活跃性。

四是,地块充足,厂区里8条产线布局较大。

五是,营商环境,关注政府办事效率与诚意。

对企业来说,在哪座城市投资兴业必然会精打细算,反复平衡投入与产出。

浙江创富新材料,亦是如此。

谷川联行作为企业的选址顾问,基于产业基础、园区配套,以及地块适配性等情况,优先推荐了江门新会。

总投资10.03亿元,建设年产值10亿元的高端新型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该项目是当地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配套需求。

经过见面洽谈,地方领导带领企业考察下游的松下电子部品(江门)公司,见到了厂区的负责人,并深入了解松下电子的采购要求。

我们得知,企业在新会将计划生产:

BOPP电容膜、IXPE电子交联聚乙烯发泡、BOPA电池软包用、IXPP电子交联聚丙烯发泡、EPE聚乙烯发泡、BOPP复合集流体及聚乙烯发泡棉(EPE)泡棉等高端新材料制品。

薄膜电容器,被誉为电子电路中的“基石”。现阶段,新能源用膜集中在2-4um,而普通膜为6-8um,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电的增长推动了超薄膜需求。

所以说,浙江创富新材料落户江门新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以签约为新起点,企业董事长潘总表示:

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投产,加强核心技术创新,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迭代特色产品,以优质产品与服务拓展国内外市场版图,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企双向奔赴,是广东新会亲商重商、近悦远来的发展新生态。

好项目顺利进驻好地块,主要是优质的营商环境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投下“信任票”,让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大项目、好项目频落的背后,彰显着企业家对地方的信任,更是新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今年以来,发力招商引资,新会很拼。

3月,打响“招商引资提质年”攻坚战,下达了任务。

招商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如何分解?

作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新会采用“市场化”手段,携手谷川联行来撬动招商工作。

经过强强联手,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强的项目。

浙江创富新材料的落地,正是今年打响了招商引资“头炮”,也是我们真诚参与、耐心服务的结果。

园区完善的配套、多元化的人才集聚、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政府的支持与服务,夯实了企业投资的信心。

此外,园区内的产业集群效应,使浙江创富新材料能与上下游企业无缝衔接,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我们认为,项目落地关键是与地方主导产业相适配。

新能源电池产业,是新会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培育的产业。

比如,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落户以来,已带动投资额超150亿元的多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关联项目,先后落户江门或增资扩产。

据了解,产业覆盖新能源电池生产、原材料、电池生产设备、电芯制造与成组、电池回收利用、储能系统组装等环节。

这些年,打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我们看到,成立“区+镇+园区”招商引资大联盟,推行“抱团招引”、“组团拍地”项目招引模式,带动一批用地需求小的轻资产或初创型项目组团落地。

在总规模28亿元的“新会产业投资基金”基础上,联合知名投资机构设立子基金,重点投向海工装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还建立“基金+园区”联动模式,为落户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厂房代建+订单对接”全周期赋能,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

这里汇聚了市里、各个镇、园区的力量,这种联合作战的打法,在广东尚属创新之举。

“一盘棋”精选“棋手”,对全员全产业链的18支招商分队(专班)进行优化调整。

各招商分队紧紧围绕“2+2+N”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镇(街)的优势产业集聚效应,积极探索跨镇异地招商的新路径。

在招商方向上,紧扣人工智能、机器人、海工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领域。

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强筋健骨”、下游“顺藤摸瓜”,掀起了“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

“一盘棋”苦练“棋术”,存量变增量、资源换企业、龙头来牵头、上游引下游”。每个动作做到极致,才能刷新招商打法。

值得一提的是,新会通过“督战”,为每个镇的经济发展把了“脉”,明确了定位、找准了路径。

今年以来,各镇(街)抢抓项目,落实“招商引资提质年”相关部署,全力以赴投入各项工作。

在“大桥经济”时代,带着最优政策、最好资源、最强力量,走出新会,走进企业,走向发展。

招商引资全区联合行动,不单是抱团作战,也是为了新会发展的“棋局”精准落子。

这样一来,更好助力每个县域锻造长板、做强特色,也能为每条产业链精准延链、强链注入新血液。

一年之际在于春,也是谋篇布局的重要节点。

江门新会,进企业、看项目、忙洽谈、拓商机。

我们看到,重大项目拉满“进度条”。

轨道交通产业,是新会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一。

以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已实现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总装基础件、车辆内饰件等在园区配套企业本地化采购,产业链日趋成型。

在船舶与海工装备方面,依托古井、沙堆、崖门三镇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基础,按照“联动发展,一镇一特色”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集聚提升。

新会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已形成了以银洲湖区域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主要集中在中游的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以及下游的船舶拆解回收、修船领域,龙头企业包括江门航通、南洋船舶、海星游艇、威立雅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电池产业是新会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培育的产业。

总投资200亿元,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入驻后,该公司产值已经从2023年的2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亿元。

上游,以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格瑞芬等企业先后落户园区,产品涵盖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

中游,以中创新航为链主,重点建设储能电池和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先后带动科达利、天赐、精测电子等多家配套企业落户,产品涵盖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电池壳、电池组装等。

下游,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已先后有杰成、迪生力等企业落户,实现废旧电池的再生利用、梯次利用。

提到珠西新材料集聚区,项目也是接踵而至。

比如,总投资约15亿元的恒信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正式签约落户。

恒健制药是集生产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于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企业,外用药研发及生产水平处于国内医药行业领先。

总投资6亿元,广东康利邦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动工,康利邦是中国有机硅新材料行业的优秀领军企业。

目前,该公司已与世界500强企业ABB、中国航天、富士康、比亚迪等建立合作关系。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万吨高性能新材料的产能,预计2026年投产运营。

迈入“大桥经济”时代的新会,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站上资本市场舞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今年年初,钧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

企业主营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和熔断器,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智能安防、电动工具等终端品牌客户,涵盖三星、小米、富士康、大疆、格力、德赛集团等企业。

此外,在汽车业务领域,该公司产品已进入现代摩比斯、零跑汽车、比亚迪、中车、蔚来等供应链体系,并实现批量出货。

这是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新会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对于园区和地方来说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会,正从企业的投融资、日常经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更多“潜力股”企业冲击上市,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招商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力军。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运行服务商,我们与新会一起拥抱“大桥经济”,行动要快、方向要准、动作要实,做好重点产业的招商工作。

纵向上实现“链式转型”,加速上下游产业融合;横向上牵引带动集群同类企业,抱团转型节约成本,为地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活力。

最后,诚邀各地方、香港、澳门的企业将更多行业领域的前沿、核心、优质项目布局江门新会,紧抓“大桥经济”新机遇,让前来投资的企业享受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低廉的生产交易成本、丰富的市场资源,共享产业集聚发展的红利。

来源:谷川联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