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文化社区(书院)采风 | 走进东城街道安宁社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08:41 2

摘要:近日,东营举行文化社区(书院)集中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来到东城街道安宁社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宁社区以“1+1+4+N”党群服务矩阵为载体,创新“文化浸润+家风传承+产业赋能”三维治理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肌理,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

近日,东营举行文化社区(书院)集中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来到东城街道安宁社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宁社区以“1+1+4+N”党群服务矩阵为载体,创新“文化浸润+家风传承+产业赋能”三维治理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肌理,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生态圈”,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文化筑基: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主阵地

记者来到东城街道安宁社区3000㎡的文化社区,走进4个主题驿站和N个特色场景。“我们这里有社区书院,集成国学讲堂、非遗工坊(新增乐安苇编、非遗剪纸、刘氏布偶三大工作室)、家风展览三大功能,年接待居民千余人次。建设特色场景群,打造“半亩田”农耕实践园、“竹清亭”议事角等8处沉浸式阵地,设置核心价值观主题景观小品12处,将“仁、义、礼、智、信、孝”等精神融入公共空间。”东城街道安宁社区李书记介绍道。

安宁社区发动200余户家庭参与社区品牌标识设计,集民智设计出了以“众手捧出幸福花”为主题的社区标识。邀请“五老智囊团”创作了《安宁社区赋》《幸福安宁四字诀》《幸福安宁歌》等原创作品,通过书法展演、快板传唱等形式开展“沉浸式”传播,让家园文化可观可感。全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36场,安宁社区还创新集体升学礼、孝亲蔬菜节等现代礼仪。创新传统礼仪现代转化,连续两年为辖区学子举办“心怀桑梓情 筑梦向未来”集体升学礼,通过“正衣冠”“感师恩”“谢父母”等仪式,引导186个家庭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文明新风。提炼156条家训格言,打造8处家风楼道,评选300户最美家庭,线上开办“家规家训”云课堂,把相关课程在室外展示,方便有需求的居民扫码学习。

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走进非遗工坊,记者看到有乐安苇编、非遗剪纸、刘氏布偶三大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制作非遗物品。据了解,安宁社区充分挖掘本土能人,提升书院服务“软实力”。吸纳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宋吉英、韩新红,家庭教育专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翠华、“幸福家塾”发起人毕遐明、退休干部房崇岭等为代表的63名社区能人,成立安宁社区“达人社”。达人的注入,为社区文化发展增添了活力。

整合辖区培训学校、教育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研学机构等资源,安宁社区成立了“教育联盟”;大力培育社区自组织队伍,“民俗艺术团”“家园红玫瑰”“半亩耕夫”“乒乓球友自管会”等20支自组织队伍,选举产生安宁社区自组织联合会。此外,安宁社区还承办了“家人您好”“巧手织”“安宁饺饺者”等社区公益项目。依托3449名志愿者构建“三级服务体系”,专业服务队年均义诊2000人次,楼栋微管家解决加装电梯等民生问题39件。树立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为理念,以文铸魂,以治促兴。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中治理达人作用,协调共建单位、爱心企业共治,解决了墙面脱落、地面破损、公共充电桩、加装电梯等民生问题39件,营造了“幸福球场”“竹清亭”等活力场景10处,在这过程中,凝聚了一批热心居民,汇聚了一批治理力量,社区民生热线诉求量下降15%,开辟了一条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安宁社区成立了“家校社全环境立德树人实践基地”,创新“代际共育”实践载体,构建“劳动实践+孝亲敬老+家园治理”育人闭环,招募“爷爷奶奶”志愿者,将闲置土地改造成半亩小菜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小农夫”劳动实践活动,成熟的蔬菜以家庭为小组分发给小区里的老年人,5000斤时蔬传递孝悌温度,500户银龄乐享天伦,实现家庭教育从“认知深化”到“行动自觉”的跨越。

经济融合:培育社区发展新动能

跟随采风团的脚步,记者来到安宁社区内的“安宝宁贝午间托管中心”。一排排小床在这里排列得整整齐齐,这里是午餐午休、督学、心理疏导、特长培训,假期研学、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托管中心,创新“国学+课业”模式,服务学生百余人次;此外,幸福餐厅还推出孝老套餐,日均服务百余人次,惠及500户高龄老人。

经过此次采风活动,记者全面了解了安宁社区正通过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性传播,构建起“文化滋养—价值认同—主动参与—共享成果”的治理闭环,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以文化人、共建共荣”的鲜活样本。

来源:东营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