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地最高气温逼近40℃,为啥今年热得这么早?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05:27 2

摘要:5月16日起我国将出现大面积高温天气,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局地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达到40摄氏度。据中国天气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入夏进度总体快于常年,黄淮及长江流域多地“夏来早”,特别是在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四川盆地等地,不少地方入夏时间较常年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5月16日起我国将出现大面积高温天气,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局地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达到40摄氏度。据中国天气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入夏进度总体快于常年,黄淮及长江流域多地“夏来早”,特别是在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四川盆地等地,不少地方入夏时间较常年平均提早了超20天。

国家级观测站今年入夏时间与常年(1991至2020年)平均时间对比。中国天气网 图

为何这些地区今年夏天来得特别早?5月12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王澄海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出现了夏季提前出现的趋势。二是2025年前期,北方冷空气的活动偏多但偏弱,未能有效降温。春季阴雨天气明显偏少,晴天增多导致太阳辐射增强,出现气温持续升高。三是近期副热带高压‌呈现加强西伸并北抬的态势,逐渐向长江流域推进,这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如河南、湖北、山东等地受其下沉气流控制,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

“而这并不是今年特有的现象,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常见。”王澄海介绍,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夏季有提前的趋势,冬季有变短的趋势。“而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且位置偏北近年来也出现过多次,今后也可能继续出现。”

同样是大面积高温天气,南方和北方将感受到的“热”却并不相同。王澄海介绍,随着高温天气到来。北方出现干热,汗液蒸发快,人体通过出汗有效散热,短期内可能感觉“热但不闷”;南方则会出现湿热,汗液蒸发受阻,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更高,更容易感到闷热。

“干热风险以脱水、心血管疾病为主,例如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栓风险高,容易引发皮肤干裂、呼吸道黏膜受损。湿热风险以散热障碍、多系统衰竭为特征,例如湿疹、痱子、霉菌过敏更高。”王澄海建议,高温天气不同群体需要特别注意不同细节。

老人要主动补水,保持凉爽,减少外出,清淡饮食;家人也要多留意老人的精神状态、食欲、皮肤温度等,一旦发现如异常疲倦、精神萎靡、胡言乱语、皮肤干燥无汗等情况,立即送医。

小孩则要勤补水、衣着凉爽、避免暴晒、切勿独留车内。同时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烦躁哭闹、精神萎靡、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呕吐等,这些都可能是中暑信号。

而对于慢性病患者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等,尤其需要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另外需要及时监测血压、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责编:陈龙飞

主编:杨小明

校对:毛圆圆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