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董事长急了,不是年轻人不喝白酒 年轻人喝不起茅台会降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10:50 2

摘要:你说它赚钱吧,股东会都不给安排喝飞天了,蓝莓汁就给你打发了,甚至自助餐代替了晚宴,据现场的人说,还有一些更令人想不到的。总之,这是一次节俭为主题的股东会。

真是越来越看不懂当下的贵州茅台了。

你说它赚钱吧,股东会都不给安排喝飞天了,蓝莓汁就给你打发了,甚至自助餐代替了晚宴,据现场的人说,还有一些更令人想不到的。总之,这是一次节俭为主题的股东会。

你说茅台不赚钱吧,又完全不是现实。2024年利润总额1196.39亿元,同比增长15.41%;归母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一天都能赚2个多亿,还这么抠门,这真的不是很茅台。

茅台有没有焦虑,答案一定是有的。

比如,茅台如何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如何让年轻人接受白酒以及价格高高在上的茅台。

董事长张德芹依旧没有放弃年轻人,他表示“年轻人不是不喜欢喝白酒,而是不喜欢酒桌文化,讨厌吹捧的氛围。”

然而,网友们则普遍表示,不买茅台的账,以下几条评论都是来自于点赞较高的留言。

1、我就是年轻人,我就是不喜欢喝白酒,真不知道那玩意儿有啥好喝的。如果真像他说的,年轻人只是不喜欢酒桌文化的话,大可以像买饮料买奶茶一样自己买着喝,但是现实中你看到有几个年轻人没事自己买白酒喝的?

2、不仅有,而且很多。。要不你晚上自己出来看看聚餐现场,你只能看见你自己,你却不愿意出来看看什么是普遍现象。少数几个迪奥毛在网络上声音大而已!年轻人不是不喝酒,而是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时间少、经济又比较窘迫,没那个时间和金钱去喝高档白酒。

3、茅台首先是酱香,没有白酒底蕴升级上来是喝不惯的!二,茅台它也不是普通人能经常消费的!我一年赚几十万我常喝的也只是洋河梦6 ! 除了高端招待 我是不可能买茅台的 - -!

4、奉劝大家不要喝白酒,喝的大脑都不对了,肝不对了,胃也不对了,喝断片又哭又笑又出洋相了,周围听说有很多人喝酒出各种事,喝酒,抽烟,赌博三大恶习必不沾,祝大家都身体健康,远离恶习,幸福永存!

5、年轻人喜不喜欢酒桌文化,喜不喜欢茅台取决于喝不喝白酒,取决于喝不喝得起茅台,跟是不是茅台没有关系,懂吗?别把茅台跟年轻人绑在一起,现在的茅台的市场压根就不属于年轻人,心里没数吗,凑什么热闹。

6、酒是龟孙,谁喝谁晕。年轻人不喝酒不是坏事,现在饮酒的主力军大部分是90年之前的人了,60后喝酒的人几乎没有了,70后的也就是因为健康原因越来越少了。80后的人会考虑适当喝一点,又赶上经济环境不好,收入跟不上能不好就不喝。90往后的人几乎不沾酒。按现在发展白酒传统文化在未来几年会大洗牌,白酒生产厂家倒闭会成群结队,不是危言耸听,当前白酒市场哪怕现在全国酒厂一瓶不生产,市场库存量五年也消化不完。

好了就找了6条评论进行一个代表,看来年轻人对于茅台的意见还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在于口感,一方面在于太贵了。

张德芹强调,茅台相信,未来在家庭重要聚会,消费者重要高光时刻及国际市场上,会看到更多茅台酒的身影。并且相信茅台的自我调节能力、创新能力,“茅台历经了1988年、1998年、2008年、2013年几轮市场调整期,都成功穿越,说明当茅台遇到困境时,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

那么,年轻人与白酒、消费态度、茅台困境到底会如何演变呢?

年轻人对白酒的“矛盾心理”:文化排斥与经济门槛的双重困境。

酒桌文化的代际冲突

张德芹提到的“年轻人反感酒桌文化”确实反映了部分现实。传统白酒消费场景(如商务宴请、权力交换)与年轻一代追求的平等、轻松社交理念存在冲突。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85后至95后群体占白酒消费的34%,但消费场景已从“被动应酬”转向朋友聚会、休闲娱乐等主动选择场景。

然而,茅台将“友饮”定义为基于兴趣的饮酒互动(如品鉴会),仍以高净值人群为主,未能真正触达大众年轻市场。年轻人更倾向于低度酒、果酒等轻松品类,其“悦己”属性与茅台强调的“文化厚重感”形成鲜明对比。

经济与口感门槛的限制

茅台酒的高昂价格与年轻人消费能力严重脱节。以53度飞天茅台为例,市场价约2900元/瓶,单杯价格高达46元,远超普通年轻人日常消费预算。

而茅台主推的“年轻化”产品如43度低度酒(1100元/瓶)仍属轻奢范畴,无法覆盖大众市场。此外,高度白酒的辛辣口感与年轻人偏好低度、果味饮品的趋势背道而驰,加之健康意识增强,年轻人对烈性酒的接受度持续走低。

身份认同的错位

白酒在年轻人心中的“父辈符号”属性强烈。江小白通过青春文案成功塑造了“年轻小酒”形象,而茅台则因历史积淀深厚,被贴上“传统”“权威”标签。年轻人追求个性化表达,更易被新兴品牌(如RIO、梅见)吸引,而非通过茅台实现身份认同。

茅台的年轻化尝试:战略矛盾与路径局限

场景重构的“画地为牢”。茅台提出从“朋饮”向“友饮”转变,试图通过消费场景创新吸引年轻人。但这一策略存在明显矛盾:

场景割裂性:将“商务宴请”与“朋友聚会”强行划分,忽视了消费场景的复合性(如家庭聚会兼具情感与利益属性)。

文化门槛过高:茅台品鉴会、文化体验馆仍以“高端生活方式”为卖点,缺乏普适性。年轻人更倾向低门槛、高参与感的饮酒体验(如DIY调酒、快闪活动)。

产品创新的保守性。茅台在年轻化产品上的尝试显得谨慎且保守:

低度酒市场布局滞后: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品牌已推出多款低度酒,而茅台仅依靠43度飞天单线作战,缺乏果酒、气泡酒等细分品类。

价格体系僵化:茅台核心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而年轻化产品(如茅台葡萄酒鲜酒108元/瓶)因品牌定位模糊,反而被质疑稀释主品牌价值。

营销策略的“代沟”。茅台在数字化营销上的尝试(如“i茅台”平台)更多服务于存量客户,而非年轻人。对比江小白通过社交媒体UGC内容、IP联名等方式构建情感连接,茅台的“文化输出”仍停留在单向传播阶段,缺乏互动性与共创性。

茅台能否为年轻人改变?价格、口感与品牌重塑的可能性又多大呢?

价格调整的可行性

茅台面临“降价悖论”:若大幅降价可能损害品牌稀缺性,但维持高价则无法触达年轻人。可能的折中方案包括:

子品牌战略:借鉴“茅台1935”(千元价位)经验,推出专为年轻人设计的独立子品牌,与主品牌形成区隔。

小容量包装:推出100ml装飞天茅台(市场价约500元),降低单次消费门槛。

口感创新的技术路径

低度化与风味拓展:开发酒精度≤30%的轻口感产品,并尝试果味、茶味等混酿,如茅台曾与瑞幸合作“酱香拿铁”,但需避免过度依赖联名导致的品牌稀释。

健康化升级:推出低甲醇、无添加的“清洁标签”白酒,契合年轻人健康需求。

品牌形象的重塑挑战

茅台需在“传统”与“潮流”之间找到平衡点:文化解构:通过年轻化叙事重构品牌故事(如挖掘茅台历史中的“青年工匠精神”),而非单纯强调“国酒”地位。

社交货币化:借鉴江小白的文案营销,将茅台与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如“奋斗”“自我奖励”)绑定,而非局限于礼品属性。

茅台的“大象转身”与行业启示

年轻人对白酒的态度本质是代际价值观与消费逻辑的冲突。茅台若想真正赢得年轻市场,需在以下层面突破:

价格分层:构建“金字塔”产品矩阵,子品牌覆盖百元级市场;

场景融合:弱化“商务酒”标签,开发露营、音乐节等新场景;

文化共情:通过数字化手段(如虚拟品鉴、NFT)增强互动,让年轻人参与品牌共建。

然而,茅台的改变注定是渐进式的。其品牌护城河建立在稀缺性与高端化之上,过度迎合年轻人可能动摇根基。

或许,茅台真正的年轻化不应是“成为年轻人的酒”,而是“成为年轻人向往的酒”——通过适度创新维持稀缺感,同时以文化包容性扩大情感共鸣。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也是传统酒企在新时代存续的必答题。

来源:大升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