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主流价值为光,解读“济南故事”,解码C位新闻。济南日报·爱济南推出“追光”栏目,发挥新型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创新性,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紧要处、关键处、动人处,推出一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全媒体作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迈”与您一起
以主流价值为光,解读“济南故事”,解码C位新闻。济南日报·爱济南推出“追光”栏目,发挥新型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创新性,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紧要处、关键处、动人处,推出一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全媒体作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迈”与您一起阔步前行。
黄河岸边的“红马甲”,在滩涂上,搜寻“隐身”草丛中、埋在河沙里的垃圾;清澈灵动的泉池旁,“无痕环境课堂”宣讲泉城山水“气质”;“探秘城市绿芯”“生态环保小卫士选树”“保卫母亲河”“我为碳减排种棵树”“社区奇葩说”等公益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参与其中的有“银发”群体、有祖孙三代,还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热情好奇的青少年……
美丽济南,志愿有我。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为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推进美丽济南建设的重要抓手,济南市生态环境局以“品牌化”为牵引打出“组合拳”,推动志愿服务着力山水之间,澎湃绿色动能。
接旗,济南志愿行动加速
4月29日,一场关于“绿色青春,生态同行”——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项目推进会召开。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与本地公益组织和部分驻济高校环保社团“抱团”研究,以青春之名,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注入新活力。推进会现场,共同敲定了全年志愿服务计划,将开展不少于40场活动。
这个“硬核”计划的底气何在?
擎旗领航志愿行。日前,“志汇黄河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代表济南市接受了授旗。这也代表着“万里同心,共护黄河”活动,也对济南提出了更高要求。
众志聚力护生态。本地公益组织、部分驻济高校环保社团力量联动,创新构建“四位一体”项目矩阵。由绿行齐鲁公益组织牵头“绿色同行,共护黄河”项目,致力于黄河饮用水源地净滩净林和无痕山林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关注家乡的河流;山东师范大学自然常青志愿服务队牵头的“博物自然,科普常青”项目,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守护黄河流域丰富的生物资源;山东财经大学绿诺环保协会牵头的“绿探齐鲁、低碳未来”项目,深入探索齐鲁大地生态之美,传播低碳发展理念;济南大学绿色飞翔环保协会牵头的“青春护绿,水润黄河”项目,以社区、学校、企业为阵地,推动传播“无废”理念,倡导资源循环利用。
靶向深耕启新程。项目将聚焦在黄河饮用水源地净滩净林和无痕山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以社区、学校、企业为阵地,传播低碳发展理念,倡导资源循环利用,目前已完成项目计划书制定、志愿者召集等工作。
“绿色青春,生态同行”志愿服务项目,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也是诠释省会担当、践行“美丽中国我先行”的良好路径。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王红老师表示:“将以志愿服务活动为纽带,连结以大学生团体为核心的广大志愿者团队,向全社会发出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的倡议,为美丽济南建设凝聚更广泛的力量。”
躬耕,筑牢生态文明屏障
十年前,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以贯通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为路径,借红色引擎激活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十年来,团队精铸品质深耕生态志愿路,传递温暖共筑绿色泉城梦,依托党建引领创新打造特色品牌,让“绿水青山”理念浸润泉城人心,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领域踏出坚实而温暖的步伐。
作为全国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志愿服务工作优势、发展优势,构建具有生态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服务内容频繁“出圈”。
紧扣“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任务”,将志愿服务作为传播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创新构建“1/2/3”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
即锚定“传播生态文明、共建美丽济南”一个核心目标;建强青少年、志愿服务组织两支志愿队伍;搞活“讲、推、创”三种服务形式,着力推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深化拓展。
十年来,先后开展济南市环境教育课堂、“公民十条”生态课堂培训项目、生态农场环境教育项目、低碳城市试点建设项目、“探秘城市绿芯”环保设施开放项目、黄河生态文明环境教育项目、低碳教育百千万——济南蒲公英行动、环保小卫士环境教育实践项目等活动,累计组织各类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1600余场次,直接参与人次达15万,辐射人次超百万。
在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引领下,志愿服务工作正不断融入公民绿色低碳生活“主场景”,生态文化体系创建“主战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泉城大地被牢固树立并广泛践行,“生态保护人人可为”的社会共识逐步形成。
组团,汇聚多元志愿力量
志愿服务,意味着召集志愿者是核心之一。
为了更好地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与市内有关部门、企业、环保公益组织、中小学及驻济高校建立密切合作。通过选树环保小卫士、搭建大学生环保联盟、培育生态环境公益组织……不断壮大生态环保“同盟军”。
2009年起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环保小卫士选树活动,通过校园宣讲、生态研学等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以低碳达人的身份分享低碳小贴士。15年来,累计选拔培养了2200余名“泉城生态环保小卫士”,为青少年系好了第一粒“绿色”扣子。
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城建学院等驻济高校为主阵地,与学校环保社团联动开展义务植树、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和宣讲活动,汇集青年智慧、汇聚青春能量。
通过政策支持、重点培育、项目合作等方式发动本土力量,支持“绿行齐鲁”“自然常青”“绿色飞翔”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已累计打造70余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
微光成炬,凝星成河。济南市生态环境系统多力齐发,激发志愿队伍服务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身边的生态环境保护,主动投身环保实践。
品牌,青少年邂逅山泉湖河
在百里黄河风景区,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们纷纷拿起夹子,争先恐后的将黄河大堤上的垃圾收入囊中。这是“小小白鹭,探绿泉城”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济南市聚焦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以“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品牌为核心,通过选树培育、实践育人、融合联动三大路径,全力推进绿色理念传播,努力打造生态环保小卫士济南品牌。品牌建设上,连续15年开展市级生态环保小卫士评选。同时,为让绿色低碳的种子扎得更深、长得更好,升级引导培养机制,配套书法、绘画、科普短剧征集活动,依托节日节点展播优秀成果,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
实践教育方面,2023年启动“绿见未来,生态之旅”系列活动,围绕“三贴近”原则开展10场特色活动;2024年组建志愿服务队,以“小小白鹭,探绿泉城”为主题,从“山泉湖河城”5个方向开展10场次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开学环保第一课”、环保设施开放、低碳打卡等形式,丰富教育体验。
融合联动上,对内制作科普短视频,推出“泉城环保点点听”专栏;对外联合多部门、公益组织开展“走读小清河”“建设美丽山东宣讲进校园”等活动,推动国际生态学校创建,组建宣讲团扩大覆盖面。此外,借力“泉在济南过暑假”系列活动,整合国家、省级生态项目,提升生态研学影响力,全方位推动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走深走实。
前行,让教育“撞上”绿水青山
今年4月,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在历下区俊德实验学校上演,自此俊德实验学校正式加入创建国际生态学校队伍。
国际生态学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成为中国推进校园生态教育、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平台。3月25日,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在京师实验小学举办国际生态学校专题培训,面向全市拟申报绿旗荣誉的校园代表,围绕项目内涵解读、实施路径指导及青少年生态实践创新展开系统培训,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新时代环保力量提供助力。
“我们将以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为纽带,共同打造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绿色校园,让环保行动成为校园新风尚。”俊德实验学校校长孔琦表示。
随着“国际生态学校”创建工作逐步深化,生态教育理念与学校环境教育完成深度融合,青少年生态环保示范作用进一步强化,“美丽济南”教育力量逐渐夯实。
此外,依托“山泉湖河城”地域生态禀赋,环保设施开放日、黄河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接连涌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带头录制“局长带你走进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解说视频,长清分局携手高校学子探秘垃圾绿色能源转化,商河分局组织社区居民体验垃圾处理厂“变废为宝”全流程……活动以“标准化+个性化”双轨推进,在保障日常开放质量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让环保知识更好地跳进生活,在实践体验中入脑入心。
以2024年为例,济南市26家纳入国家开放名单的环保设施单位全面实现线上预约功能,累计开展220场次标准化开放活动,服务公众9218人次,覆盖大中小学生及社区、机关等多元群体。
一群人的坚守,一片绿的增长,山山水水护绿添蓝,正成为泉城新风景。
“济南市生态文明公益教育服务项目”获评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低碳试点建设经验获评省典型案例一等奖,被《中国环境报》头版报道,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数量居全省前列,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贡献济南力量。
从黄河岸畔的“志愿林”到城市社区的“低碳站”,从校园里的“环保小卫士”到企业中的“绿色工程师”,济南正以志愿服务为纽带,编织起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网络。未来,济南将继续深化“1/2/3”工作法,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创新“生态+文化”“生态+科技”融合模式,完善志愿者培训、激励机制,让生态文明理念如泉水般浸润泉城,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多“济南力量”。
志愿之路,行则将至;生态之美,久久为功。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大地上,千万志愿者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共同绘制着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壮美画卷。(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书宇)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