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场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激烈争执,让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二人的矛盾在16日阿尔巴尼亚举行的第六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上全面爆发,背后折射出的是欧洲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深层分歧,以及法意两国微妙复杂
近日,一场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激烈争执,让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二人的矛盾在16日阿尔巴尼亚举行的第六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上全面爆发,背后折射出的是欧洲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深层分歧,以及法意两国微妙复杂的关系。
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梅洛尼被排除在一场闭门小组会议之外。当时,包括泽连斯基在内的40多位欧洲领导人齐聚阿尔巴尼亚参加会议。会议期间,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及波兰总理图斯克举行了闭门小组会议,商讨伊斯坦布尔俄乌和谈结果后,还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泽连斯基进行了联合通话,会后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俄方要求“不可接受” 。而梅洛尼却未获邀参会,她向意大利媒体表示,这是因为意大利拒绝参与向乌克兰派兵的“意愿联盟”计划。梅洛尼强调:“意大利从未承诺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参与那些我们不愿参加的框架是没有意义的。”
但马克龙却指责梅洛尼散布“虚假信息”,他坚称无论是在阿尔巴尼亚还是基辅,会议都未讨论部队部署议题,呼吁避免传播不实消息。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使得这场外交冲突迅速升温,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实际上,梅洛尼与马克龙之间的紧张关系早有迹可循。2023年初,马克龙私邀泽连斯基共进晚餐,却未邀请梅洛尼,这一事件就已让双方关系蒙上阴影。到了2024年G7峰会上,两人又因峰会声明中“堕胎”一词的使用爆发争执,当时梅洛尼对马克龙的“死亡凝视”被镜头捕捉,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成为外交场合的名场面。这些看似偶然的冲突背后,隐藏着法意两国在政治理念、国家利益等多方面的深层次矛盾。从政治理念来看,马克龙代表着欧洲传统自由主义精英,而梅洛尼领导的意大利兄弟党带有极右翼民粹主义色彩,二者在诸多国际事务和国内政策上的观点大相径庭。
在乌克兰问题上,法国和意大利的立场也存在显著差异。法国在经历美国一系列外交和战略调整后,马克龙试图以“欧洲自主防御”为契机强化自身领导地位,甚至提出未来可能向乌克兰部署维和部队的设想,希望在俄乌冲突的解决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法国在欧洲和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而意大利方面,梅洛尼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斡旋与非军事化援助来平衡风险,她担心直接派遣军队会让意大利被拖入代理人战争的泥潭,陷入与俄罗斯大规模直接冲突的漩涡,损害意大利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此次法意冲突在意大利国内也引发强烈反响。中间派议员卡伦达批评梅洛尼“作为国家利益守护者,出于对某位领导人的反感而不去参加会议,这是无法接受的” ,还有人指责梅洛尼编造借口,认为是她与马克龙的私人恩怨导致意大利被边缘化。但梅洛尼与特朗普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关系,这或许让她在面对被排除在“欧洲核心圈”之外时,有了一定的底气。
德国总理默茨试图调解这场外交争端,18日他同梅洛尼举行会谈,表示未来几天将在欧盟展开会谈,让意大利参与解决冲突的努力中,并重申欧盟成员国无“一等或二等”之分,呼吁保持团结。可梅洛尼敦促各国领导人“摒弃利己主义”,维护“西方阵营团结”,同时强调“公正的和平并不意味着基辅投降”,称俄乌伊斯坦布尔会谈是“迈向和平进程的谨慎第一步” ,调解效果目前来看并不明显。
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这场冲突暴露了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裂。法国、德国等核心国家试图主导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议程,而意大利等国家则不愿被边缘化,这种内部矛盾可能削弱欧盟应对乌克兰危机的能力。尤其是在特朗普即将与普京通话的敏感时刻,欧洲内部无法统一立场,无疑会对后续俄乌冲突的解决进程产生复杂影响。梅洛尼与马克龙的对抗,象征着欧洲政治的两极分化,一边是主张“欧洲战略自主”的传统精英,另一边是强调国家主权、带有民粹色彩的右翼势力,这种分化不仅冲击欧洲内部团结,还可能重塑欧洲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格局 。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本就面临诸多挑战,如今法意的这场争执,让欧洲的“团结”表象下的裂缝愈发明显,未来欧洲该如何协调立场,推动乌克兰问题的妥善解决,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