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药4月病灶再现,能否破局?青年瓜农肺毛霉病救治历险记(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0 12:25 2

摘要:上集中,这位青年男性瓜农因反复发热、咯血辗转多家医院,最终通过多学科协作锁定肺毛霉病、IgG4相关性疾病。在多重风险中以肺动脉支架植入术、激素、两性霉素B等操作和选择力挽狂澜——病灶显著吸收、外周血IgG4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顺利出院。然而,患者重

上集中,这位青年男性瓜农因反复发热、咯血辗转多家医院,最终通过多学科协作锁定肺毛霉病、IgG4相关性疾病。在多重风险中以肺动脉支架植入术、激素、两性霉素B等操作和选择力挽狂澜——病灶显著吸收、外周血IgG4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顺利出院。然而,患者重返西瓜大棚作业后、停药4个月复查时,右肺新发结节风波再起……

随访和转归

停药后患者注射新冠疫苗,同时再次进入西瓜大棚作业,定期复查时发现患者肺部新发病灶(图8),开启了第二轮查因、诊治过程。

图8,IgG4合并肺毛霉病治疗停药后4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新增病灶。

2021年09月患者外院查胸部CT报告提示右肺新增结节影,2021年09月26日入住我科,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正常。嗜酸性粒细胞%1.9%,嗜酸性粒细胞绝对0.13*10^9/L。

血生化:谷丙转氨酶50IU/L,其余均正常。

痰液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肺炎克雷伯(阳性)。

过敏体质及哮喘筛查:总IGE>5000kU/L↑,吸入性过敏源1.16kUA/L↑,食物性过敏源0.61kUA/L↑,烟曲霉0.67kUA/L↑,链格孢0.25kUA/L↑,霉菌混合3.21kUA/L↑。

支气管镜检查:双侧各叶段管腔通畅,黏膜充血明显,触之易出血,未见新生物,见较多粘痰,予以吸除。于右中叶、右上叶灌洗送检查。

灌洗液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灌洗液GM试验:0.11ug/L。

灌洗液涂片检查:未见细菌、真菌、结核。

结核杆菌DNA(TB-DNA):阴性。

灌洗液Xpert:阴性。

灌洗液结核培养:阴性。

灌洗液刷检、涂片:未见恶性细胞。

灌洗液mNGS:未检出常见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结合新出现的Af-IgE升高,如何聚焦下一步诊断方向?

患者既往有IgG4-RD,曾口服激素治疗,有免疫抑制基础,我们梳理现有信息后分析如下:

感染性疾病:患者有IgG4-RD基础病史、曾口服激素治疗半年,曾诊断肺毛霉感染,需考虑感染可能。但是入院完善血液、痰液、灌洗液检查,仅痰核酸检测提示肺炎克雷伯(阳性),给与比阿培南抗感染治疗,需动态观察疗效。

非感染性疾病:患者既往曾有血Eos升高,影像学见高密度黏液栓可能,此次入院查总IgE 3513.00kU/L↑,烟曲霉0.48kUA/L↑,霉菌混合2.78kUA/L↑,结合2013年ISHAM标准,诊断ABPA。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比阿培南抗感染,利伐沙班抗凝等治疗,2021年09月29日加用甲泼尼龙40mg q.d.静滴抗炎*12天,伊曲康唑0.2g b.i.d.口服抗真菌。

2021年10月11日出院后序贯口服强的松30mg q.d.抗炎、伊曲康唑胶囊0.2g b.i.d.抗真菌对症治疗,至2021年12月(疗程3月,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到医院复诊调整用药)。

2021年12月28日患者至我院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增多(图9)。同时伴有鼻出血。

图9,口服激素、伊曲康唑治疗3个月后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增多。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39*10^9/L↑,中性细胞�.9%↑,中性细胞绝对数8.51*10^9/L↑。

过敏体质及哮喘筛查:总IGE1284.00kU/L↑,吸入性过敏源0.25kUA/L,食物性过敏源0.10kUA/L,烟曲霉0.16kUA/L↑,链格孢0.05kUA/L,霉菌混合0.71kUA/L↑。

IgG4 7.38g/L(参考范围0.03-2.01g/L)。

感染指标提示:血沉:红细胞沉降率33mm/h↑。降钙素原(PCT)、真菌(1-3)-β葡聚、GM实验、呼吸道九联检、QFT、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

停用利伐沙班4天后完善小探头气管镜检查,术中见隆突锐利,左下叶内前基底段见外压性狭窄(图10),余侧各叶段管腔通畅,黏膜光整,见少许粘痰,未见新生物与出血。EBUS-GS进入左侧B7,见支气管周围异常回声,于左下叶、右中叶行灌洗检查,并于左下叶内前基底段活检,刷检找结核菌、脱落细胞及液基细胞学检查。灌洗液送病原体mNGS检查:未见明确细菌、真菌、结核感染依据。病理提示(左下叶内前基底段)粘膜慢性炎。

图10 Ebus-GS检查提示:左下叶内前基底段见外压性狭窄

患者病灶进行性增大,此次入院完善血、灌洗液、气管镜下TBLB均未见直接感染依据。故考虑伊曲康唑效果不佳,调整为伏立康唑0.2g b.i.d.抗真菌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2g b.i.d抗细菌治疗,继续强的松30mg q.d.抗炎,辅以护胃、保肝、补钙治疗。患者有鼻出血,请肺循环科MDT,调整利伐沙班为10mg q.d.口服,鼻出血改善。予出院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强的松30mg q.d. 抗炎,利伐沙班10mg q.d.抗凝。

伏立康唑治疗2月后于2022年02月23日至我院门诊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增大(图11),风湿科完善相关检查,血IgG4升高(7.3g/L),考虑继发性可能大。遂收入我院。

图11:2022.02.23胸部CT:病灶进展

收入我院后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图12),病理见坏死组织及少量肉芽肿性病变中见真菌菌丝结构,结合特染结果考虑肺毛霉病。穿刺液送检mNGS提示小孢根霉,序列数895。

图12,DSA引导下完善肺穿刺,穿刺液mNGS提示小孢根霉,病理见真菌菌丝。

结合患者既往诊治经过,仍考虑肺毛霉病(小孢根霉),于2022-03-10起予两性霉素B(L-AmB)静滴抗真菌治疗(起始剂量10mg/q.d.,逐渐加量,最大单日剂量50mg/q.d.,累积剂量430mg:10mg*1天+20mg*1天+30mg*1天+40mg*3天+50mg*5天),患者病灶明显吸收(图13)。后因患者出现顽固低钾血症、胃肠道反应,调整两性霉素B为泊沙康唑混悬液(400mg,b.i.d.)口服抗真菌治疗,患者低钾血症逐渐纠正胃肠道症状改善。

图13:两性霉素B(L-AmB)治疗2周后病灶明显吸收

经治疗后复查胸部影像提示肺内病灶较前部分吸收好转(图13)。予出院,序贯口服泊沙康唑混悬液(400mg b.i.d.)抗真菌治疗,强的松减量至25mg q.d.,保肝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出院后规律治疗,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逐步吸收,给与泊沙康唑混悬液(400mg b.i.d.,疗程6月)+强的松(30mg,6月;25mg,4月;20mg 2月)维持治疗。至2022年09月因故无法来沪,当地复查胸部CT手机传送图像提示两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图14),复查IgE、IgG4抗体下降(图15),于2023年3月予停药(泊沙康唑疗程6月,激素疗程1年)。

图14:泊沙康唑治疗半年后复查病灶明显吸收。

随访

患者停药后每年复查胸部CT,病情稳定,未再次复发。

图15:本病例历史及生化指标变化。

经验与体会

1、肺毛霉病的疗程如何界定?

治疗毛霉病所需时间未知,常数周至数月。如果免疫低下状态得到改善(如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免疫抑制状态逐渐减轻或停止,则可持续治疗直至症状和体征消失,以及感染和影像学显著改善。艾沙康唑在一线或补救治疗的中位时间为84 d。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治疗持续为1周至3年,平均6个月。治疗时间长短取决于感染程度及潜在疾病。2019年欧洲毛霉病诊疗指南,毛霉病的疗程推荐如下:强烈推荐治疗至免疫抑制状态逆转并影像学完全恢复(A-Ⅲ)。在病情稳定之前,中度推荐静脉治疗(B-Ⅱu)。当转为口服治疗时,强烈推荐艾沙康唑或泊沙康唑缓释片(A-Ⅱh/A-Ⅱt)。可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但证据不足,尤其在其他剂型可选情况下(C-Ⅱu)。可在有特殊考量的儿童、辅助治疗、重症患者及经济学的角度对毛霉病治疗进行药物监测,这是未来发展方向[2]。

考虑国情及患者依从性,应加强患者沟通,避免过早停药。毛霉病治疗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但如果免疫低下状态得不到改善(如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免疫抑制使用),不应停药,应持续性治疗。如果感染和影像学证据改善不确切,不应停药。

结合此病例,笔者认为,临床工作中肺毛霉病的停药时机取决于三方面:首先是宿主因素,需要综合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是否祛除导致免疫低下的诱因,原发病是否得到控制(比如糖尿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是否稳定),免疫功能是否恢复(可评估患者的CD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是否正常),再就是是否去除危险因素,脱离霉变环境。其次是霉菌清除情况,需动态评估患者影像学恢复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毛霉是否清除。再次是药物因素,是否有效,患者是否耐受,经济能否承担。因此,肺毛霉病的治疗道阻且长,停药时机需慎重考虑。并且停药后仍需动态随访,有利于及时发现疾病反复。

2、肺毛霉病的咯血风险极大,需及时干预

此例患者入院时有咯血,病灶侵犯血管,大咯血风险极大,因此果断给与肺动脉支架植入,给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我们从文献中了解到肺毛霉病咯血比例高,致死性大咯血风险大,因此对于咯血的患者,需引起重视,及早干预,做好保护,内科肺动脉支架植入及外科治疗均可选择。

参考文献及缩略词表

[1]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25, 64(3): 191-199.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41011-00674.

[2] CORNELY OA, ALASTRUEY-IZQUIERDO A, ARENZ D, CHEN SCA, DANNAOUI E, HOCHHEGGER B,et al. Global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ucormycosis: an initiative of the European Confederation of Medical Mycology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Mycoses Study Group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nsortium. Lancet Infect Dis (2019) 19:e405–e421.

缩略词表:

AmB-D: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

L-AmB:两性霉素B脂质体

BNP: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脑钠肽

CRP:C-reactive protein C反应蛋白

EOS:Eosinophil 嗜酸性粒细胞

ESR: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血沉

Hb :Hemoglobin 血红蛋白

PCT:Procalcitonin 降钙素原

QFT:QuantiFERON-TB Gold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WBC:White Blood cell Count 白细胞计数

IgG4-RD: IgG4相关性疾病

梁硕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行政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呼吸二支部书记。学术任职:国际人与动物真菌学会(ISHAM)会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委;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呼吸预防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感染学组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卫健委临床研究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研究,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医师报第四届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上海市优秀呼吸医师等称号。研究方向:肺部感染性疾病和呼吸慢病,聚焦肺真菌病的研究。

李建雄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呼吸青年委员;上海咳嗽联盟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诊治有较深认识,尤其是肺部感染、慢性气道疾病、间质性肺病等。

特别感谢梁硕教授给《呼吸界》的投稿!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责编:Jerry

来源:呼吸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