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网传视频中可以看到,凤阳鼓楼的楼宇顶部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然拉扯,大量瓦片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下。它们相互撞击,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紧接着,一阵烟尘迅速弥漫开来,将鼓楼周边笼罩其中 ,现场十分惊险。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围的游客和居民惊得目瞪口呆,有人下意
凤阳鼓楼 “塌了”,现场惊心动魄
“凤阳鼓楼塌了!”5 月 19 日傍晚,这则消息如惊雷般在网络上炸开。一时间,相关视频在各大平台疯狂传播,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从网传视频中可以看到,凤阳鼓楼的楼宇顶部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然拉扯,大量瓦片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下。它们相互撞击,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紧接着,一阵烟尘迅速弥漫开来,将鼓楼周边笼罩其中 ,现场十分惊险。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围的游客和居民惊得目瞪口呆,有人下意识地捂住嘴巴,有人则匆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令人震惊的一幕。
实地走访:主体未塌,瓦片脱落
视频引发的震撼还未消散,就有不少勇敢的记者和好奇的网友赶赴现场一探究竟。实地调查结果让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鼓楼的主体建筑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并没有如网传那般 “坍塌” ,主要是楼宇顶部东侧的瓦片大面积脱落。这些脱落的瓦片层层坠落,不仅砸坏了下层的部分瓦片,还在地面上堆积起一片狼藉。
周边商户和居民在接受采访时仍心有余悸。一位在鼓楼附近经营多年的商户回忆道:“当时就听到噼里啪啦一阵响,跟放鞭炮似的,转头一看,鼓楼顶上的瓦片就像下雨一样往下掉。” 据他描述,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两分钟,幸好当时没有人员伤亡 。另一位居民也表示,事发时广场上有很多人在休闲娱乐,看到瓦片脱落,大家都吓得赶紧跑开 。
历史瑰宝:华夏第一谯楼
这场意外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凤阳鼓楼身上,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 年)的古老建筑,是明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 。它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构成,台基南北长 72 米,东西宽 34.25 米,高 15.8 米 ,规模宏大,是国内最大的鼓楼台基。其台基上的楼宇采用 “九五开间” 的皇家模式,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孤例。
初建之时,凤阳鼓楼 “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 ,一直以其高大雄伟被誉为 “华夏第一谯楼” 。在鼓楼门洞上方,悬挂着朱元璋亲自题写的 “万世根本” 匾额,这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豪放万分,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 。与其他大多坐南朝北的鼓楼不同,凤阳鼓楼是东西朝向,与明中都中轴线西侧 6 公里处的钟楼遥相呼应,在建筑布局上别具一格 ,也符合中都城 “席山建殿,枕山筑城” 的总体规划,把中都城宫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凤阳鼓楼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崇祯八年,它曾被张献忠焚毁,随后又重新修复 ;清朝乾隆时期,这里成为了最繁华的地方,“谯楼归市” 被列为 “凤阳八景” 之一 ;然而,在咸丰三年,楼宇不幸被火焚毁,只留下了坚固的城台 。直到 1995 年,在凤阳县政府的主导下,鼓楼上部楼宇才得以复建,并对基座进行了修复,1998 年,完成鼓楼复建工作,这座古老的建筑才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如今,它作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历史的韵味。
去年大修,花费 340 万
令人疑惑的是,这座鼓楼在去年才刚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投入的资金高达 341.206 万元 。这笔巨额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让人对维修后的鼓楼充满期待。
根据招标信息,此次维修工程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中,重檐歇山顶屋面维修是重点项目之一,旨在加固屋面结构,使其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蚀;更换损毁檐板、屋椽以及脱落瓦片,确保建筑外观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斗拱、门窗进行油漆翻新,不仅能让这些古老的构件重焕光彩,还能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二楼栏杆加高则是出于安全考虑,防止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发生意外 。从这些维修内容来看,每一项都至关重要,都是为了让鼓楼能够更好地保存下去 。
整个维修工程从 2023 年 8 月 25 日开始,施工团队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历经数月的努力,最终在 2024 年 6 月 5 日通过竣工验收 。当时,这项工程还得到了业主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大家都以为鼓楼在经过这番精心修缮后,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安然无恙 。
事故突发,官方紧急应对
事故发生后,凤阳县迅速行动起来。5 月 19 日晚,记者致电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政府值班电话,工作人员确认了这起突发事件,表示 “鼓楼房屋有点坍塌,瓦片掉落,已经有专员到场处理” ,从工作人员的回应中,能感受到政府部门对此次事件的重视,第一时间就安排了专员前往现场,展现出了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
随后,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及时发布通报,通报内容简洁明了,将关键信息清晰地传达给公众:5 月 19 日 18 时 30 分许,鼓楼楼宇顶部东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 。这短短几句话,却让一直揪着心的人们暂时放下心来,无人员伤亡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 。通报中还提到,相关情况正在调查中,这也表明政府部门会深入探究此次事件的原因,给公众一个交代 。
紧接着,凤阳县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相关部门迅速疏散现场围观群众,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现场拉起了安全硬隔离区域,公安、应急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守护着现场的秩序和周边群众的安全 。凤阳县委、县政府更是雷厉风行,迅速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 。同时,邀请相关专家也迅速加入调查工作,他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查明事件真相提供有力支持 。截至 5 月 19 日 23 时,现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已安装完成,其他有关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此次事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负责的态度,也让公众看到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
民众质疑:钱花哪了?
凤阳鼓楼这次 “意外”,无疑像一颗投入舆论之湖的巨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直言:“刚花 340 万修完就出问题,这钱到底花哪儿去了?” 这种质疑声并非空穴来风,毕竟短短时间内,维修后的鼓楼就出现瓦片大面积脱落,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
当地民众更是感触颇深,一位常来鼓楼散步的大爷满脸疑惑地说:“去年修的时候,看着挺热闹,还以为这下能稳稳当当好些年,没想到这么快就又出状况,真不知道那些钱都花到啥地方去了 。” 还有居民怀疑,是不是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
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网友们纷纷化身 “福尔摩斯”,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展开各种猜测 。有人认为,施工单位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为了赶工期而忽视了施工质量 ;也有人觉得,监管部门或许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才让这样的 “豆腐渣工程” 得以通过验收 。甚至还有人质疑,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让本应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被肆意挥霍 。这些质疑虽然未经证实,但也反映出公众对公共资金使用和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关注 。大家都期待着调查结果能早日公布,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让凤阳鼓楼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修复 。
专家解读:原因或多方面
针对此次事件,记者特意请教了古建筑保护专家李教授。李教授表示,导致鼓楼楼宇顶部瓦片脱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从施工工艺角度来看,如果在维修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古建筑修缮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就可能埋下隐患 。比如,在铺设瓦片时,没有处理好瓦片之间的搭接和固定,或者在修复屋面结构时,没有确保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都可能导致瓦片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 。
材料质量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虽然此次维修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如果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同样会影响维修效果 。像瓦片的质地是否均匀、强度是否足够,油漆的耐久性如何,这些都会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如果使用了劣质的瓦片,其抗风化、抗腐蚀能力就会较弱,在经历风吹日晒后,很容易出现破裂、脱落的现象 。
自然因素也不容忽视 。凤阳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复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变化会对古建筑产生较大的影响 。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会使建筑材料逐渐老化、损坏 。近期凤阳的天气变化较大,温度和湿度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瓦片因热胀冷缩而出现松动 。此外,虽然事发当天没有明显的强风,但之前一段时间的大风天气,可能已经对鼓楼的屋面结构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使得瓦片的固定受到影响 。
后续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为了彻底查明事件真相,凤阳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了调查组,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政府对此次事件的重视程度 。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立即赶赴现场,要求他们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同时,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政府还邀请了古建筑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其中 。这些专家在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加入为调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持 。
在调查过程中,专家们将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鼓楼的屋面结构、建筑材料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分析 。他们会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瓦片脱落的因素 。通过对施工图纸、施工记录的详细审查,以及对现场施工工艺的实地考察,来判断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或质量问题 。对于使用的建筑材料,也会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
设计单位需要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说明,施工单位要提供详细的施工过程记录,监理单位则要阐述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情况 。调查组将综合各方提供的信息和专家的专业意见,深入分析,抽丝剥茧,力求准确找出事故的真正原因 。
此次调查不仅关乎凤阳鼓楼的未来命运,更关系到公众对政府文物保护工作的信任 。因此,政府承诺,整个调查过程将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结果 。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社会各界,都有权利了解事件的真相 。相信在政府的积极努力和专家的专业指导下,一定能够查明事件原因,明确责任主体 。对于在此次事件中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同时,也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凤阳鼓楼此次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每一座古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就像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向后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我们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遭受破坏,甚至消失 。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和维护,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文物保护工程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项维修工程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同时,要增加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培养更多专业的文物保护人才,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 。
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公众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爱护古建筑,不随意破坏文物 。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曝光,引起社会的关注 。企业也可以通过赞助文物保护项目等方式,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古老的建筑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倒,让我们的后代也能领略到它们的独特魅力 。希望凤阳鼓楼能够早日恢复往日的风采,也希望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 。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民族永远的精神家园。
来源:铜陵黑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