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家孩子每天写作业写到很晚,成绩却还是上不去,到底是怎么回事?”“隔壁家孩子作业好像没那么多,成绩还挺不错的,真让人羡慕。”
大家好,我是单眼皮妈妈~
在家长群里,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家孩子每天写作业写到很晚,成绩却还是上不去,到底是怎么回事?”
“隔壁家孩子作业好像没那么多,成绩还挺不错的,真让人羡慕。”
作业量与成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团迷雾,困扰着众多家长。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作业量越少,孩子成绩却越好。
先给大家讲个身边的真实案例。
邻居家的孩子小宇,刚上初一的时候,学习特别刻苦。每天放学回家,就一头扎进作业堆里,常常写到晚上十一点多。
周末也被各种作业和辅导班填满。可即便如此,小宇的成绩在班里也就处于中等水平,数学和英语还总是拖后腿。小宇的妈妈为此愁得不行,到处打听提高成绩的方法。
后来,小宇换了一位数学老师。这位老师教学方法很独特,布置的作业量不多,但每一道题都精心挑选,涵盖了不同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而且,老师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必须认真分析错题,找出错误原因,整理到错题本上。小宇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再盲目地刷题。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解题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英语方面,小宇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机械地背单词和做练习题。他开始尝试用英语写日记,看英文电影,听英文广播。虽然花在英语作业上的时间少了,但他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成绩也逐渐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宇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总分在班里上升了十几名,数学和英语成绩更是进步显著。小宇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疲惫不堪,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量的作业会让孩子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情绪,被称为“超限效应”。
当孩子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时,学习效率会降低,成绩自然难以提高。相反,适量的作业可以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新鲜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除了避免“超限效应”,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作业量少成绩却好呢?
首先,作业量少,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复习和预习,查漏补缺。
比如,有的孩子语文阅读理解比较薄弱,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被大量的作业牵着走,没有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薄弱环节。
其次,作业量少,孩子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睡眠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记忆力提升至关重要。一个休息好的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敏捷,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再者,作业量少,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还能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创造力、想象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喜欢绘画的孩子,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能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最后,作业量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家长不再因为催促孩子写作业而焦虑,孩子也不会因为作业多而抵触家长。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学习状态也会更好。
当然,作业量少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量与成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如何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
减少作业量,给孩子更多自主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或许是提高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
希望家长们能够转变观念,不再盲目地追求作业量,而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
更多往期精彩推荐:
来源:云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