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个体化治疗是近年来提及较多的医学概念,也是临床医生期待达成的治疗目标,对于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的净获益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受限于较少的靶点和极其有限的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我们总是说的多,但做得少。对于未经筛选的早期乳腺癌高危患者,强化蒽环类化疗方案与
编者按:个体化治疗是近年来提及较多的医学概念,也是临床医生期待达成的治疗目标,对于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的净获益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受限于较少的靶点和极其有限的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我们总是说的多,但做得少。对于未经筛选的早期乳腺癌高危患者,强化蒽环类化疗方案与标准蒽环类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疗效相当。两种方案均为临床常用,但有不同的毒性特征。尽管已发现多种可能与紫杉类耐药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但目前均未应用于临床实践。2025年ESMO BC年会上,MATADOR研究(摘要号3MO)探索了紫杉类耐药性或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力图通过这些标志物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肿瘤瞭望特邀吉林省肿瘤医院徐贵颖教授介绍并点评MATADOR研究。
研究简介
MATADOR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664例pT1-3、pN0-3期乳腺癌患者,分别接受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TAC方案)或剂量密集型多柔比星+环磷酰胺(ddAC方案)治疗。研究团队对其中577例临床高危患者进行了13种既往提出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ABCB1、AR、BCL2、CyclinD1、EZH2、GSTP1、pH2AX、Ki67、MAPT、P53、硫氧还蛋白、TUBB及TUBB3),部分生物标志物(如EZH2和TUBB),既往文献中未明确截断值标准,则采用中位数作为分界值。研究在整体人群、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R+/HER2-)亚组及三阴性(TN)亚组中评估了各生物标志物的预后价值和预测价值。在特定患者亚组中,生物标志物ABCB1、EZH2、P53及TUBB3显示出对无复发生存期(RFS)的预后价值。
EZH2在三阴性亚组中与治疗方案存在显著交互作用:EZH2低表达患者接受ddAC治疗后RFS更优(校正风险比6.31),而EZH2高表达患者接受TAC治疗RFS改善更显著(校正风险比0.35)。
TUBB也观察到类似趋势,但仅当分析中纳入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sTILs)时具有统计学意义,TUBB高表达组倾向TAC方案。
研究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EZH2低表达者更可能从ddAC方案获益,而EZH2高表达者接受TAC方案预后更佳。校正sTILs后,高微管蛋白表达可能提示多西他赛治疗获益。需开展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明确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专家点评
该研究的局限性:
1、对于高危患者含有紫衫类药物的TAC,AC-T,ddAC-T仍是各大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案,即使中危患者也推荐TC 4-6个疗程,即使对比同样4疗程的AC或TC,在既往的USON-9735研究中也显示4疗程的TC可能更有优势。看出来对于中高危乳腺癌患者来说,紫杉醇的参与在现今治疗中几乎必不可少,受限于AC两个药物搭配在化疗方案中的剂量限制和疗程限制,其很难真正动摇紫杉类药物对中高危患者的统治地位。
2、受限于可用的生物标志物和研究数量,即使对于部分EZH2低表达患者,临床医生也很难基于有限的标志物或有限的研究就在临床中放弃紫杉醇药物。
3、虽然部分生物标志物显示出预测潜力,但本研究规模相对较小,在本不大的规模中进行十几种标志物的验证,没有提到如何保证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准确性。
4、部分标志物(如EZH2、TUBB)的截断值基于中位数,缺乏循证依据的支持。
5、部分研究结果依赖于亚组数据,但是该研究没有说明亚组分析是否是经过严谨的统计学预设的,该亚组分析的结果是否具有可信性尚未知。
该研究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设计为多中心RCT研究,针对紫杉类药物耐药性问题,首次以随机对照试验的形式进行验证,并且显示出EZH2和TUBB3作为预测标志物的潜力,为化疗方案选择提供新方向。通过识别能预测化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有助于优化化疗方案并减少不必要的毒性,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潜在工具。
徐贵颖 教授
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主任
吉林省第十六批次有突出贡献专家
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二界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吉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