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战争倒计时?多方紧急斡旋,但这两个致命矛盾无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8:37 2

摘要: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几近爆发战争之后达成的停火协议仍在维持中;该协议虽脆弱且充满紧张,但尚未遭到破坏。然而,在为期四天的跨境无人机与导弹交火之后——这是双方迄今参与的技术含量最高的冲突——一个关键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名印度陆军士兵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靠近实际控制线的地点站岗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几近爆发战争之后达成的停火协议仍在维持中;该协议虽脆弱且充满紧张,但尚未遭到破坏。然而,在为期四天的跨境无人机与导弹交火之后——这是双方迄今参与的技术含量最高的冲突——一个关键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尽管印巴双方均声称取得胜利,一些专家担忧,冲突再次爆发几乎不可避免。

分析人士与外交官普遍认为,新德里并未如预期般在此次冲突中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为缓和局势或推动政治对话留下了极其有限的空间。上周,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演讲中坚称,针对巴基斯坦恐怖组织的军事行动“辛杜尔行动”仍在持续,停火仅为“暂停”而非终止。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军队在经历声誉低谷之后,再度成为该国最受尊敬的机构——这一转变表明,对于巴基斯坦将领而言,没有什么比与印度的对峙更能带来正面影响。

“印度已明确表示保持高度戒备,”查塔姆研究所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奇蒂吉·巴杰帕伊指出。他对印度发动的导弹袭击是否能有效遏制未来武装袭击表示质疑。印度国防部长此前表示,此类袭击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鉴于双方持续使用极端民族主义言论,似乎几乎没有为持久和解留出空间”巴杰帕伊进一步指出。

尽管印度在战术层面取得若干成果——如打击了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分子据点、向拉瓦尔品第精确发射导弹、并成功挫败巴方的导弹袭击——但在战略层面,胜利仍难以企及。

相反,印度现面临一些更深层次的隐忧。正如印度政治学者普拉塔普·巴努·梅赫塔在《印度快报》的专栏中指出:“一场没有决定性胜利、缺乏明确政治成果的武装冲突,只会加剧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长期以来被视作‘连体关系’的国际印象。”近年来,随着印度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崛起,新德里高层原本认为已摆脱这种“连体婴儿”形象。然而,当前事件表明,特别是在美国等国家的认知中,这一印象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在外交圈与观察界,普遍认为印度在此次叙事主导权的较量中处于不利位置。莫迪政府严格控制信息传播的本能(莫迪本人在任十年间从未举行过新闻发布会)导致“辛杜尔行动”启动时,外界获得的信息仅来自几场由官员主导的、简短且高度策划的发布会。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政府高官则频繁通过电话采访和电视节目向全球传达其对事件的解读,例如声称击落五架印度军机。印度政府至今未对此类指控作出公开回应,反而向国内媒体施压,要求其回避报道有关飞机被击落的内容。

由于印度政府留下的信息空白,大量虚假与错误信息乘虚而入,引发公众对战争的无限遐想与渴望。

因此,当唐纳德·特朗普于5月10日突然宣布停火、而印巴双方尚未正式表态之际,此举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广泛的不满与愤怒。许多人无法理解政府为何会接受停火,尤其是一个似乎由美国强加的协议。在莫迪政治基础——极端民族主义右翼团体中,愤怒情绪尤为浓烈,要求重新开战的呼声至今未息。

特朗普自诩促成停火的言论亦加剧了新德里的愤懑。虽然历届美国总统亦曾在印巴冲突中发挥调解作用,但历史上的干预大多更为低调,且通常对印度有利。

此次,印度对特朗普就相关事件的公开描述表达了强烈不满,尤其是其声称通过贸易施压促成停火的说法,遭到了新德里的公开反驳。

特朗普的介入还带来了另一项战略挫败:克什米尔问题再次被国际化。印度一贯立场是,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的争端起源于1947年,属印度内政事务,拒绝任何外部干预或第三方调解。但特朗普在宣布停火后,公然无视印度立场,提议在两国之间居中斡旋,寻求“解决方案”。巴基斯坦迅速表示欢迎,而印度则冷淡回应。

印度政治战略专家布拉马·切拉尼批评特朗普“正中巴基斯坦下怀,后者长期以来将克什米尔问题武器化,以合理化其对恐怖主义的支持”。

当前,印巴之间仍存在诸多悬而未决问题。两国陆地边界依然封闭,双方互不发放签证,而最关键的,可能是印度对巴基斯坦至关重要的印度河水资源条约,仍处于新德里单方面暂停状态。

尽管伊斯兰堡政界弥漫着对停火后可能在海湾国家或伦敦展开谈判的乐观预期,甚至包括将克什米尔问题列入议程,但新德里对此始终缄默。正如梅赫塔所言:“这场战争未迫使双方坐上谈判桌,也不太可能建立哪怕一丝互信,来启动政治进程。”

从更深层的结构性动力来看,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双方均缺乏缓和局势的动因。在印度,反巴情绪高涨不仅提升了莫迪政府支持率,也巩固了其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基础;在巴基斯坦,对印度持续的安全焦虑则为军方维持其政治主导地位提供了长期正当性。

巴杰帕伊是对战后对话前景持悲观态度的声音之一。他指出,两国政治对话“形同死胡同”,因双方“本质上各说各话”。

“目前的问题并非‘是否’,而是‘何时’双方将以某种形式重启军事冲突,”他直言。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