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协会年会暨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会(ESC-HFA 2025)于2025年5月17-2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盛大召开,作为全球顶级的学术盛会,会议涵盖了心衰领域的前沿进展。其中VELOCITY研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协会年会暨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会(ESC-HFA 2025)于2025年5月17-20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盛大召开,作为全球顶级的学术盛会,会议涵盖了心衰领域的前沿进展。其中VELOCITY研究[1]备受关注,该研究评估了慢性心衰患者使用维立西呱5mg起始剂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简化维立西呱滴定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
图 VELOCITY研究公布VELOCITY研究:维立西呱5mg起始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维立西呱是一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可通过修复受损的NO-sGC-cGMP(环磷酸鸟苷)通路,显著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的心脏功能。维立西呱目前采用两步滴定法:2.5mg起始2周左右增至5mg,4周左右达到目标剂量10mg。既往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均证实维立西呱对血压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因此,VELOCITY研究旨在探索简化滴定的可行性,评估维立西呱5mg作为起始剂量,一步滴定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图 VELOCITY研究设计VELOCITY研究[1]是一项前瞻性、多国、单臂、IIb期临床研究,在7个国家的28个中心开展。纳入标准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45%的心衰患者,分为近期有/无心力衰竭加重事件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基线收缩压均≥100mmHg,且在筛选前4周内无症状性低血压病史。主要终点为:维立西呱5mg起始治疗的耐受性,即受试者完成两周治疗、中断治疗不超过一天,且无中、重度症状性低血压发生。次要终点为完成两周治疗,无任何与维立西呱相关不良事件;以及在治疗期间持续接受维立西呱治疗,或暂时中断后重新开始治疗。
研究最终纳入106例患者,接受维立西呱5mg每日一次治疗(近期心衰加重组与非加重组各占50%),同时给予标准治疗。基线特征显示患者平均年龄67岁、平均基线收缩压126mmHg、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使用率高[>50%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80%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研究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在主要终点中,93.4%的患者完成为期两周维立西呱5mg/d的治疗,中断治疗≤1天,且无中至重度症状性低血压。此类患者比例在心衰加重亚组为90.6%,无心衰加重亚组为96.2%。在次要终点中,有90.6%的患者完成两周的治疗,且无任何与维立西呱相关的不良事件;有96.2%的患者无治疗中断,或暂时中断后重新开始治疗。
图 VELOCITY研究达到主要安全性和耐受性终点患者的比例[1]安全性
在不良事件方面,共报告14例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其中仅1例为重度,4例导致停药(含2例症状性低血压),无死亡事件发生。
VELOCITY研究提示在接受GDMT治疗的LVEF
专家视角:从VELOCITY研究看如何提高心衰治疗药物剂量达标
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指出,尽可能长期维持足量GDMT,及时调整药物方案是慢性心衰长期管理和随访的核心[2]。随着我国心衰中心建设项目的启动和发展,我国心衰诊治水平整体不断提高,但数据分析显示改善预后药物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间,改善预后药物的剂量仍明显不足。据《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报告(2022年)》统计,2022年我国HFrEF患者出院时ARN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2.3%和84.7%,出院后1个月剂量达标率仅分别为21.3%和22.9%[3]杨杰孚教授表示,维立西呱的使用能促进GDMT优化,提高“新四联”药物使用的比例和剂量。德国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4],维立西呱启用后患者接受四联GDMT的比例从29%上升至44%,其中SGLT2i增幅最大,从51%增至73%,ARNI的使用比例从56.6%增至67.0%。
VELOCITY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合适患者中常规使用维立西呱5mg起始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这将减少维立西呱的滴定步骤,由原来的两步滴定减少到一步滴定。在临床实践中,简化滴定步骤,同时保持安全性,有助于更多患者达到10mg足量,进一步优化GDMT的使用。
杨杰孚教授还介绍了正在进行的维立西呱的IV期临床研究——VERI-China研究,该研究是一项考察维立西呱在中国HFrEF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双臂、开放性、外部对照上市后研究,共纳入1200名符合适应症标准的患者。在研究中观察到,大部分患者能够顺利滴定并良好耐受标准剂量10mg,进一步验证了维立西呱在中国慢性心衰人群中良好的安全性,期待VERI-China研究结果早日公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廖玉华教授指出,心衰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激素机制异常激活、代谢-炎症机制紊乱、细胞-信号机制障碍等多方面的病理生理改变。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心衰的治疗经历了从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构成的“金三角”,到SGLT2i加入后形成的“新四联”方案,再到维立西呱加入组成的“五朵金花”策略。这些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减少心血管的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再住院。
虽然近年来,治疗心衰的“武器”不断更新,治疗方案日益丰富。目前指南推荐HFrEF患者尽早采取“多药起始联合治疗”,然而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患者从未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剂量。低血压、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等原因是GDMT无法达到目标剂量的主要原因[8]。
在既往的研究中,维立西呱就已经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VELOCITY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维立西呱5mg起始治疗的安全性,研究中93.4%的患者能够安全耐受5mg起始剂量,这意味着超过90%的满足入组要求的受试者可以直接从5mg开始治疗,这种更简单的一步滴定方案可能会促进更多患者达到维立西呱10mg的目标剂量,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治疗效果。此外,简化维立西呱的滴定方案,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临床医生而言,可以更方便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慢性心衰管理变得更高效和规范。
总结
VELOCITY-HF研究为心衰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收缩压≥100mmHg且近期无低血压病史的慢性心衰患者,直接以5mg维立西呱起始治疗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这种简化的治疗路径可以帮助更多患者更快达到目标剂量,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未来,期待更多的研究数据为心衰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专家简介
杨杰孚 教授
专家简介
廖玉华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湖北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主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奖共8项
发表SCI杂志论文和综述174篇
发明ATRQβ-001治疗性降压疫苗
参考文献:
[1]ESC-HFA 2025: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 5 mg Starting Dose of Vericiguat Amo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The VELOCITY Study.[2]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心衰中心联盟,《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联"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工作组. 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联"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2,37(8):769-781.[3]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报告(2022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6):557-568. [4]Kerwagen F, Ohlmeier C, Evers T, et al. Real-world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pattern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vericiguat: A nationwid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in Germany. Eur J Clin Pharmacol. 2024 Jun;80(6):931-940.[5]Blanton RM. cGMP Signaling and Modulation in Heart Failure.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20;75(5):385-398.[6]McDonagh TA, et al. ESC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202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Eur Heart J. 2021 Sep 21;42(36):3599-3726.[7]McMurray JJV, et al. How Should We Sequence the Treatments for Heart Failure and a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 Redefini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irculation. 2021 Mar 2;143(9):875-877.[8]Savarese G, Lindberg F, Christodorescu RM, et al. Physician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strategies towards implementing guideline-directed medical therapy in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 survey of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SC and the ESC Council for Cardiology Practice. Eur J Heart Fail. 2024 Jun;26(6):1408-1418. 
*仅供医学界平台推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来源:健康有我管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