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成瘾?学会这三步,情绪立刻回归平静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0 20:26 2

摘要: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夜深人静,本该安然入梦,思绪却如脱缰的野马,在过去的遗憾与未来的忧虑之间肆意奔腾;

文|袁淑秀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夜深人静,本该安然入梦,思绪却如脱缰的野马,在过去的遗憾与未来的忧虑之间肆意奔腾;

或者在某个寻常的午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能牵引出千丝万缕的联想,最终将你拽入焦虑或沮丧的漩涡。

这种“胡思乱想”,当它变得频繁、难以控制,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情绪健康时,便宛如一种精神上的“瘾”,让我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今天我为大家总结了三步法,帮助大家快速阻断胡思乱想。

第一步:温柔的觉察——看清念头的“真面目”,而非与之“共舞”

走出胡思乱想的第一步,并非与之激烈对抗,也非强行压制,而是学会一种温柔的觉察。

我们之所以常常被胡思乱想所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将自己与这些念头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我们沉浸在念头所编织的故事里,随着它的情节起伏而情绪波动,忘记了自己其实拥有一个可以观察这些念头、而不必被它们完全吞噬的“观察者”身份。

温柔的觉察,便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个内在的“观察者”。

当那些熟悉的、让你心烦意乱的念头再次涌现时,尝试着在内心轻轻地对自己说:“哦,你看,那个‘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的念头又来了。”或者“那个关于过去的‘如果当时……就好了’的念头又在播放了。”

这个过程,就像你站在河边,看着河水中的落叶、小鱼、甚至偶尔漂过的垃圾,你只是“看见”它们,而不必跳进河里和它们一起漂流。

你承认这些念头的存在,但不急于去评判它们的好坏,也不急于去分析它们为什么会出现,更不急于去相信它们所说的一切。

这种觉察,带着一种不加评判的接纳。它不是要你“消灭”念头,因为念头的产生是大脑的自然功能,如同呼吸一般。

而是要你改变与念头的“关系”——从被动地被念头牵引,转变为主动地观察念头。

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曾经看起来无比真实、无比强大的念头,在被你温柔地“看见”之后,其力量似乎在悄然减弱。

因为你不再给它们注入过多的关注和情绪能量,它们便如同失去了养分的藤蔓,难以再疯狂生长。

这第一步,是为后续的平静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它让我们从与念头的“融合”状态中,迈向“解离”的第一步。

第二步:正念的锚定——将失控的注意力,温柔地“拽”回当下

胡思乱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此时此刻”抽离,要么沉溺于对过去的悔恨与追忆,要么投射向对未来的焦虑与幻想。

我们的身体明明在当下,思绪却早已在时空的隧道里穿梭了千百回。

这种“身心分离”的状态,是情绪失控的重要根源。

而呼吸和正念的锚定,便是将我们这艘在思绪海洋中漂泊不定的小船,重新系泊于“当下”这个最稳固的港湾的有效方法。

呼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时刻伴随的、最直接的生命指征。它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

当我们有意识地将注意力导向呼吸时,便是在主动地将散乱的心神收拢回来。

这个练习非常简单,却异常强大。当你觉察到自己又开始胡思乱想,情绪开始波动时,可以尝试:

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轻轻闭上眼睛。

将你的全部注意力,温柔地放在你的呼吸上。感受空气从鼻腔吸入,胸腔或腹部微微扩张;再感受空气缓缓地从鼻腔或口腔呼出,胸腔或腹部自然回落。

不需要刻意控制呼吸的深浅或快慢, 只是单纯地、好奇地去观察它自然的节奏……

当你的注意力能够安住于当下,安住于呼吸的平稳与宁静之中,那些关于过去和未来的纷扰,便会自然而然地淡去。

因为,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平和。

第三步:行动的聚焦——用有意义的“做”,替代无益的“想”

胡思乱想常常发生在我们无所事事、或内心缺乏明确目标和方向的时候。

当我们的精神能量无处安放,便容易在内心的虚空中滋生出种种不切实际的担忧和幻想。

因此,走出胡思乱想的第三个关键步骤,便是行动的聚焦——用具体的、有意义的、能够带来掌控感和成就感的“做”,来替代那些漫无目的、消耗心神的“想”。

这里的“行动”,并非指盲目地让自己忙碌起来以逃避思考,而是指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够让你投入、让你感受到价值、或者至少能够让你暂时从纷乱思绪中抽离出来的具体行为。

设定小而具体的目标:当你感到胡思乱想难以停止时,尝试给自己设定一个当下可以完成的小任务。

比如,读一本书的几页,完成一项工作中的小步骤。这些具体的目标,能将你的注意力从虚无缥缈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世界的具体行动上。

投入到让你专注的活动中:找到一些能够让你全神贯注,甚至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

这可以是一项爱好,如绘画、园艺;也可以是体育运动,如跑步、瑜伽;甚至可以是做家务,如专注地烹饪一道菜。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某项活动中时,大脑中负责胡思乱想的“默认模式网络”的活跃度会降低,你会体验到一种难得的平静与满足。

实践“当下能做的一小步”:很多胡思乱想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巨大任务的畏难情绪。

此时,与其在脑海中反复推演各种可能,不如问自己:“针对我现在担忧的这件事,当下我能做的一小步是什么?”然后,就去做这一小步。

比如,如果你担心一场重要的考试,与其反复想象失败的场景,不如当下就翻开书,复习一个知识点。

行动,是消除恐惧和焦虑最有效的解药。

服务他人,建立连接:有时,将注意力从自身转向他人,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或者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也能有效地减少胡思乱想。

当我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当我们与他人建立起温暖的连接时,内心的空虚感和不安全感会得到缓解,那些自我中心的、负面的思绪也会随之减少。

通过有意识地将精神能量投入到具体的行动中,我们不仅能够暂时摆脱胡思乱想的困扰,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行动中积累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找到生活的意义感和掌控感。

这些积极的体验,会反过来滋养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更有力量去应对那些不时袭来的纷乱念头。

胡思乱想,这种看似难以驾驭的“瘾”,并非不可战胜。

通过温柔的觉察,我们学会与念头保持距离,看清其虚幻的本质;

通过正念和呼吸的锚定,我们将失控的注意力拉回安稳的当下;

通过行动的聚焦,我们用有意义的“做”替代无益的“想”,在现实中重建掌控与平静。

这三个步骤,并非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它们更像是一套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去练习的“内功心法”。

每一次的觉察,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行动,都是在为我们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添砖加瓦。

我是袁淑秀,松果正念创始人,松果儿童正念APP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近二十年心理咨询经验,专注正念,擅长情绪疗愈、亲子疗愈、睡眠改善、生命质量提升,解决亲子问题、失眠、焦虑、抑郁等。

来源:松果正念袁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