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尔德工人党看中国:为什么库尔德人不能像中国革命一样成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0 18:18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5月12日,库尔德工人党宣布正式解散。

这个曾经让土耳其政坛如临大敌的武装组织,就这样谢幕了。

很多人感到诧异,一个为库尔德人争取民族权利、坚守斗争四十余年的组织,怎么突然说停就停了?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到另一个历史背景。

我党也曾是一支在夹缝中求生的革命力量,但它最终却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而库尔德工人党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

先把时钟拨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1978年,在土耳其东南部一个贫困小镇上,库尔德工人党在一群左翼青年手中诞生了。

这个组织最初带有强烈的马克思主义色彩。

其目标是通过武装斗争建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社会主义国家”,结束库尔德人长期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被压迫地位。

其创始人阿卜杜拉·厄贾兰,长期被视为库尔德民族主义的象征。

1984年,该党正式开启对土耳其政府的武装斗争,从此成为中东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长期活跃的地下力量。

它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土耳其东南部与伊拉克北部山区,屡屡发动游击袭击、劫持、爆炸等行动,挑战土耳其国家主权。

由于其激烈的武装倾向,库尔德工人党迅速被土耳其政府定性为恐怖组织。

而美国、欧盟也在九十年代后期陆续将其列为恐怖组织。

这种国际标签,进一步压缩了其政治空间。

不过,在意识形态层面,库尔德工人党的思想并非一成不变。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厄贾兰逐渐将组织的纲领由“民族独立”转向“民主自治”与“民主联邦主义”,提出了一个类似“无国界联邦”的治理理念。

这一点很像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也是一种对现实条件的适应性转型。

1999年,厄贾兰被土耳其情报机构诱捕,关押于伊姆拉勒岛的单人牢房。

从那以后,库尔德工人党逐步转入分散化、多中心的指挥体系,尤其依靠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武装盟友维持影响力。

2025年,这支组织终于走向了解散。

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多轮铺垫后的一种战略性收场。

2024年10月,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分子发动了一起高度挑衅的袭击,目标是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一处工厂。

这次行动被土耳其舆论视为“宣战”,紧随其后的是民族主义浪潮高涨。

土耳其执政联盟内部的强硬派要求“彻底清算库尔德恐怖组织”。

出人意料的是,2025年2月27日,身处伊姆拉勒岛狱中的厄贾兰发布声明,号召组织全面结束武装斗争。

3月1日,库尔德工人党中央宣布响应厄贾兰的呼吁,宣告停火,并计划召开代表大会决定是否正式解散。

5月初,在伊拉克北部山地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最终在5月12日,库尔德工人党正式宣布解散,称“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这个决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震惊与复杂情绪。

一方面,土耳其政府,尤其是埃尔多安总统将此举描述为“历史性胜利”,声称这标志着土耳其反恐战争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另一方面,许多支持库尔德民族主义的人感到深深的失落。

他们认为,库尔德工人党的解散,象征着库尔德民族主义政治实践的一次“崩塌”,更象征着一种长期抗争精神的中断。

从实质上看,这次解散有三重动因。

1.是组织困境。

近年来,库尔德工人党在军事上节节败退,被土耳其多次清剿,山地根据地不断缩小,武装分子难以获得稳定补给。

2.是国际环境改变。

中东格局因叙利亚战争缓和和伊朗新一轮外交转向而发生巨大变化,库尔德工人党的外部援助网络趋于崩溃。

尤其是西方对其“容忍度”显著下降。

3.是政治转型的需求。

土耳其国内的亲库尔德政党,如人民平等与民主党正在努力通过议会政治,为库尔德族争取权益。

库尔德工人党的存在,不仅对他们构成负担,还使库尔德群体在国内政治中陷入被污名化的处境。

最终,库尔德工人党选择退出历史舞台,将斗争的重任留给新的政治势力。

历史从不复制,但值得对照。

我党与库尔德工人党,在某种意义上有过相似的出发点。

但两者走出的路径却天差地别,一个成功建立了国家政权,一个却以解散收场。

究其根本,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统一的领导核心与思想体系。

我党在革命最艰难的时期,始终维持了相对统一的领导核心。

尤其是坚持毛主席的军事与政治思想。

因此,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人民战争路线,我党始终有一套稳定理论支持。

而库尔德工人党的领导力则极度依赖厄贾兰一人,自其被捕后,组织陷入碎片化状态,缺乏权威的集体决策机制。

而且,我党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释,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这是其能赢得民心的关键。

而库尔德工人党则长期在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摇摆,不断更换口号,难以稳定群众支持。

第二,广泛群众基础与根据地建设

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华中、华东等地建立了稳固的苏维埃政权。

这些根据地不仅是军事后方,更是政治实验田。

而始库尔德工人党终未能拥有一块真正稳固的根据地。

伊拉克北部山区并非其实际控制区,且受制于伊拉克中央政府与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的多方限制。

更重要的是,我党的革命是“以农民为基础”的群众动员,而库尔德工人党更多依靠精英化的小股武装力量,与基层群众之间始终存在距离感。

库尔德工人党的解散,象征着一场跨越四十年的武装革命的终结,也让人再次反思。

革命不是靠枪支和热血就能成功的,它更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工程,需要时间、群众、资源、战略、国际环境等诸多变量的配合。

相比之下,我党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找准了历史的缝隙,统一了组织,争取了民心,从而实现了由“地下党”到执政党的惊人跨越。

参考文献:

制造四十余年血腥冲突后,库尔德工人党为何自行解散,澎湃新闻,2025年05月14日

让土耳其紧张了40年,库尔德工人党何以突然解散|新京报专栏,新京报,2025-05-14

让土耳其紧张了40年的武装组织为何“突然”解散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5-05-13

来源:全民读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