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来了》| 三招化解孩子的校园人际难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0 20:01 2

摘要:校园生活中,孩子的每一次委屈、冲突与迷茫背后,都藏着需要被倾听的声音。当孩子说“我讨厌他了”“没人喜欢我”“我不想上学”时,家长如何成为TA心灵的避风港?

老师来了

校园人际问题

校园生活中,孩子的每一次委屈、冲突与迷茫背后,都藏着需要被倾听的声音。当孩子说“我讨厌他了”“没人喜欢我”“我不想上学”时,家长如何成为TA心灵的避风港?

本期节目,深度解析家庭教育中倾听者的三大核心价值——情绪价值、认知价值、关系价值,通过真实场景案例与实操技巧,教会家长用共情对话替代评判,用引导式提问激活思考,为孩子搭建温暖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无论是情绪崩溃时的安抚,还是人际冲突中的疏导,这里都有你需要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首席倾听官”,守护TA的校园社交第一步!

本期《老师来了》关注:校园人际问题的家庭应对。

嘉宾介绍

詹亚魁

柳州市红光第二小学校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柳州市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柳州市家教名师,柳州市最美巾帼奋斗者,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柳州市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

情绪价值:构筑孩子的心灵避风港

无条件的情绪接纳

破除孩子羞耻感枷锁,让孩子确信任何情绪都能坦然表达。

操作要点:剥离情绪与行为的道德评判,用情绪镜像替代行为否定。如孩子愤懑说“我恨死他了”,家长回应“听起来你当时愤怒至极,甚至有些失控,对吗”。

• 情绪的解码与命名

帮助孩子拨开情绪迷雾,用精准情绪标签(如被否定、被忽视等)让孩子从情感漩涡中抽离,洞察情绪背后深层需求

操作要点:用“被……”的情绪动词句式替代主观臆断。如孩子低落说“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家长回应“被同学如此对待,你感到自己被否定了,对吗”。

• 情绪的缓冲和安放

通过倾听式陪伴释放情绪强度,阻断因情绪过载引发的冲动行为。

操作要点:创造情绪暂停空间,用陪伴式过程性陪伴替代结果导向干预。如孩子崩溃说“我再也不想上学了”,家长回应“你今天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愿意先哭一会吗?我可以陪着你”。

主持人 洲扬(左)嘉宾 詹亚魁(右)

认识价值: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思维

重构问题的视角

引导孩子从对抗思维转向合作思维,关注问题解决方案,而非一味抱怨、指责

示例:孩子说“他们总是孤立我”,家长用引导性提问“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他们的态度,你希望自己采取什么行动让自己更舒服”,促使孩子思考解决策略。

• 提升自我的觉察

示例:孩子因紧张结巴苦恼,家长引导其回顾成功克制紧张的经历,挖掘积极经验,提升自我觉察和情绪管理能力。

• 激发自主的思考

避免过度干预或直接给答案,通过巧妙提问引导孩子自主探索解决办法,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示例:孩子想转学,家长提问“转学能解决哪些具体问题?若暂时无法转学,还能想到哪些办法应对当前困难”,让孩子全面分析问题、自主寻找答案。

关系价值:搭建社会支持系统

强化亲子信任

筑牢情感交流桥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值得信赖的安全基地,主动敞开心扉寻求帮助。

示例:孩子抵触时,家长用温和坚定语气回应“我保证只聊你的感受,不评判对错”,开启健康关系大门。

• 降低孤独感

让孩子体会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减少因孤立无援产生的绝望和无助

示例:孩子情绪低落说“没人喜欢我”,家长分享自身类似经历,引导孩子主动交流收获友谊。

• 示范健康沟通

家长通过日常倾听和共情,为孩子树立健康关系典范,让孩子潜移默化学习有效沟通、换位思考等技能

示例:孩子说“老师没理我”,家长引导“老师可能没理解你的需求,下次可以试试说‘老师,我希望你了解我的想法’”,示范直接表达需求的非暴力沟通方式。

嘉宾 詹亚魁 做客《老师来了》直播间

《老师来了》以亲子关系为方向,邀请各领域权威人士做客,从不同⻆度与受众、嘉宾共同探讨、解决在孩子关键期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首播:FM99.10柳州交通广播

周二、三、五11:30-12:30

重播:FM102.9柳州综合广播

工作日12:00-13:00

FM99.10柳州交通广播

周一、六、日11:30-12:30

本期节目由柳州市妇女联合会、柳州市家庭教育学会与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柳州市广播电视台)《老师来了》栏目联合推出。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