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元面包店的走红始于2023 年,起初从济南兴起。济南火车站附近的门店提供数十种口味的面包,价格仅为 2 元,凭借极致性价比快速风靡市场。
2023年,2元面包店于济南火车站附近横空出世,以超低价和多样口味引燃市场,随后席卷全国,开启了疯狂扩张模式。
然而好景不长,大量门店接二连三闭店,曾经的繁荣如昙花一现,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01■
2元面包店,正在大面积关店
2元面包店的走红始于2023 年,起初从济南兴起。济南火车站附近的门店提供数十种口味的面包,价格仅为 2 元,凭借极致性价比快速风靡市场。
2023 年 10 月,济南、青岛、大连、南宁、南京、昆明、合肥、徐州等城市涌现大批 2 元面包店,单月新增门店超千家。
全国掀起一阵 “2 元面包热”,数据显示,2 元面包店以每年超 4300 家的速度扩张。不少品牌走向连锁化,例如 “苏昧 2 元面包” 曾宣称全国有 500 多家门店,覆盖广州、济南、合肥、昆明、宁德等多个城市。
然而好景不长,从2025 年开始,大量 2 元门店相继闭店。以嘉兴为例,当地曾开有不少 2 元面包店,开业时人山人海,但热潮退去后,许多门店宣布闭店。
其中,越秀花园的 “喜柚 2 元面包店” 发布闭店通知,称 “很遗憾,没能继续坚持,我们江湖再见”,并在闭店前推出 “满 5 送 1” 的限时清仓活动。
除嘉兴外,昆明也有不少 2 元面包店关店。一位小红书博主打卡某 2 元面包店时发现,门店支撑不到半年便在外围贴上 “转让” 字样;博主 @记得晚安多次探访心仪的 2 元面包店,均遇到门店关闭,不禁疑惑 “老板关店了?”
在广州,一位 @8023 的博主发布 “包多喜转让” 帖子称,其位于增城的门店开业仅 2 个月便因经营问题转让,转卖的设备包括 2 台冷冻冰箱、1 台自动醒发箱等(均为九成新)。
社交平台上,“最快倒闭的 2 元面包店”“加盟 2 元菠萝包被割韭菜” 等帖子频发,反映出加盟商普遍面临亏损困境。
例如,佛山加盟商阿湘的门店开业首日流水 7000 元,一个月后仅剩 1000 元,难以覆盖成本;东莞加盟商投入 18 万元开店,仅 4 个月便亏损 15 万元,不得不转卖设备闭店。
数据显示,成都等地部分商圈的 2 元面包店存活周期不足 3 个月,济南、长沙、南宁等城市单城门店曾破百,但 2025 年亏损率超 90%,多数店铺撑不过半年。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佛山桂城某面包店投资 18 万,存活 23 天;南宁城中村200 米内 5 家 2 元面包店,3 个月全倒闭;广州天河某 2 元面包店所在街道突然冒出 4 家同款店,客流量腰斩,生意难以为继。
02■
“速生速死”
2元面包,怎么了?
在当下的消费市场中,2元面包曾如一颗耀眼的新星,以低价优势迅速吸引众多目光,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
然而,好景不长,如今却陷入“速生速死”的困境,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1、一方面,多数2元面包品牌缺乏自有工厂,依赖外部拼凑半成品,导致品控极不稳定。
目前市面上许多2元面包门店,均由品牌方统一配送半成品,加盟商只需在店内进行简单加工和烤制即可。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品牌方为短期牟取暴利,根本不具备自有工厂,而是随意采购外部拼凑而来的半成品。
据小红书博主分享的加盟2元菠萝包惨痛经历揭露,某些品牌方不仅没有自己的工厂,提供给加盟商的半成品也是从不同工厂随意拼凑采购而来。
这导致各批次产品在味道、硬度、外观、口感等方面差异巨大,严重影响顾客消费体验,进而造成顾客流失。
缺乏自有工厂还意味着没有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烘烤全凭人工操作,火候依赖个人经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另一方面,租金、人工成本与低价策略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客单价仅5 - 8元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从价格上看,2元面包确实让消费者享受了实惠,但从成本角度而言,低价设定与门店开店成本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租金方面,2元面包店虽多选址于社区和校园周边,租金相对低廉。但随着该模式店铺密集开设,顾客消费被严重分流和稀释,单店营收难以平摊租金成本。
人工成本上,不少2元面包店主打手工制作,店内员工虽仅需1到2天培训,但日常薪资支出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除上述成本外,原料成本也不容小觑。小红书上有质疑者晒出详细成本清单,指出100克面团成本0.3元,加上馅料、水电和人工,普通甜面包原料成本至少1.3元。若再算上店铺租金和损耗,以这样的客单价实现盈利难度极大。
为“抠利润”,部分门店不惜压缩原料成本。有的用植物奶油代替动物奶油,用临期面粉代替普通面粉;有些门店在“馅料”上大做手脚,消费者反映部分2元面包店面包馅料少得可怜,如红豆包里仅有几颗红豆;更有一些门店不顾食客健康安全,大量使用添加剂,将面包保质期从8小时延长至3天。
3、最后,2元面包行业扩张过快,加盟乱象丛生。
由于2元面包店门槛低、可复制性强,不少主打短期收割的品牌方,以低成本、高回报的“造富故事”吸引加盟商。
一是编造“暴富”案例。部分品牌方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以“创业者自述”形式发布虚假文案,诸如“95后裸辞开2元面包店,月入18万元”“0经验小白开店3个月买新车”等,用夸张收益数据吸引眼球。
二是虚构门店流水数据。品牌方在社交平台宣称“50平米小店日营业额2万元”“日翻台超20次”等,用“高流水”包装“成功模板”。
例如,某加盟商称在小红书看到“某门店排队超百人、日营业额8000 - 10000元”的内容后心动加盟,然而实际发现只有少数头部门店数据真实,多数加盟店根本达不到宣传标准。
于是,大量加盟商被“低投入、高回报”吸引,跨行进入烘焙行业,其中不少人毫无餐饮经验。
某加盟商在小红书分享称,同期培训学员中超80%是通过社交平台广告加盟的“门外汉”,对原材料采购、门店运营、品控管理等一无所知。
由此可见,2元面包的加盟乱象本质上是“快招模式”与“长期经营”的冲突。品牌方靠营销快速圈钱,加盟商缺乏理性评估,最终导致行业“大起大落”,这也是低价赛道野蛮生长的必然代价。
03■
2元烘焙乱象丛生,
为何依旧有市场?
虽然2元烘焙市场乱象频出,但从需求端而言,其仍具备一定的市场根基。
当下,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愈发迫切。在经济形势复杂、消费趋于理性的背景下,人们不再盲目追捧高溢价商品。2元烘焙店精准契合了追求性价比消费群体的需求。
这类消费者日常有烘焙产品需求,对口感和品质有一定要求,却不会过度追求极致的精致与奢华。
因此,近些年除2元面包店之外,“低价烘焙”领域涌现出诸多新模式。
以近年来流行的“超级烘焙工厂”为例:
在产品层面,它将超市中约30%的高频烘焙品类进行剥离重组,涵盖西式烘焙、中式糕点、蛋糕等多种品类。既有曾风靡一时的网红单品,如脏脏包、草莓蛋糕,也有经典基础款,像牛角包、北海道吐司等,构建起“大而全”的品类矩阵。
在模式方面,采用自助选购模式,赋予消费者自由挑选心仪产品的权利,增添购物的自主性与趣味性,进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场景营造上,打破传统烘焙店“现制现卖”的局限,将门店打造成极具沉浸感的“仓储式市集”。数百平米的空间搭配工业风装修,营造出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让消费者的体验感大幅提升,甚至使其成为社交打卡地。
目前,超级烘焙工厂市场涌现出不少有规模的品牌。例如,2019年成立的十豆川超级工厂,经过两年摸索后在全国开设了34家门店;还有可甜心·超级糕工厂,在全国多地开设了首店。
此外,在低价烘焙盛行的当下,2元面包为求生存也推出了诸多新玩法。
一方面,“无人自助2元面包”模式应运而生。这种面包店将无人自助与2元面包相结合,门店无人值守,面包价格在2 - 4元,店内汇集十多款面包,由工厂统一在凌晨配送。目前,叁首富等品牌采用该模式,且在多个城市开设了50家门店。
另一方面,2元单品面包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例如,“山海姬”将2元面包的单品聚焦于菠萝包,推出港式菠萝包以及红豆、蓝莓口味的菠萝包等多种口味。为凸显卖点,其门头上“招牌港式菠萝包”十分醒目,再加上现烤现卖的方式,每天吸引众多消费者排队购买。
在低价烘焙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2 元面包要实现长久经营,需在成本控制、产品迭代、模式优化、用户黏性等核心维度构建壁垒,同时顺应消费趋势规避风险。
结语:
当下,部分区域型品牌可能通过转型存活,但整体上,2元面包店的“野蛮生长”阶段已结束,行业将进入洗牌期。未来怎么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END-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来源:餐饮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