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场“口水战”意外成为焦点。奇瑞汽车营销副总经理姚飞在社交媒体群组中公开贬低吉利新车银河星耀8为“烂车”,引发轩然大波。这场由高管失言引发的风波,不仅暴露了企业竞争的暗流,也为行业敲响了合规竞争与内部管理的警钟。
2025年5月,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场“口水战”意外成为焦点。奇瑞汽车营销副总经理姚飞在社交媒体群组中公开贬低吉利新车银河星耀8为“烂车”,引发轩然大波。这场由高管失言引发的风波,不仅暴露了企业竞争的暗流,也为行业敲响了合规竞争与内部管理的警钟。
5月9日,吉利银河星耀8以11.58万-15.58万元的限时售价上市,其5米级车身、1600km综合续航及L2级智能驾驶配置,被业内视为“性价比屠夫”,直接冲击中高端混动轿车市场。然而,次日奇瑞高管姚飞在抖音“A9创始人版车主群”中,以“二排挤得慌”“音响烂”等措辞抨击星耀8,并总结“烂车,鉴定完毕”。
言论截图迅速传播,网友直指其“缺乏格局”“损害行业形象”。姚飞随后解散群聊、设密账号,但舆论已如野火蔓延。事件发酵的深层背景,是奇瑞即将推出的风云A9与星耀8的贴身肉搏——两者同为C级混动轿车,定价区间高度重叠,竞争火药味十足。
面对舆论压力,吉利与奇瑞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
吉利:克制与大局观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迅速回应,称已与奇瑞高层沟通,并强调“团结一致推动中国品牌向上”。他直言“竞争应是良性、专业的”,并表态“此事翻篇”。这一回应既维护了品牌体面,又避免了事态升级。奇瑞:雷霆止损与切割
奇瑞营销总经理李学用紧急宣布对姚飞“停止一切工作”,并引用公司内部规定,强调“禁止拉踩友商”210。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多次呼吁“技术破局”,此次事件却暴露出内部言论管理的漏洞,与其标榜的“技术自信”形成讽刺对比。
事件背后,折射出新能源市场从“蓝海”转向“红海”的残酷现实。
同质化竞争下的焦虑星耀8与风云A9的竞争,本质是技术趋同下的价格与配置内卷。星耀8以“入门即高配”的策略抢占市场,而风云A9则以更低预售价试图突围19。行业分析师指出,当产品差异缩小时,部分企业可能诉诸“舆论战”转移注意力,但此举风险极高17。高管言论的“放大器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高管的个人观点极易被解读为品牌立场。姚飞的失言并非孤例——2023年奇瑞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因“周六是奋斗者工作日”言论遭全网声讨,暴露出企业在员工权益与公关管理上的短板8。此次事件再次警示:高管需在“专业表达”与“情绪宣泄”间划清界限。
事件虽平息,却为行业留下深刻启示:
合规竞争是底线贬低竞品可能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吉利以“商业诋毁”起诉,奇瑞将面临法律风险7。比亚迪、蔚来等品牌的崛起证明,技术积累与用户体验才是长期胜出的核心1。内部管理需强化
奇瑞的快速“切割”虽止损,但暴露了内部培训与合规审查的缺失。企业需建立高管言论规范,避免个人行为绑架品牌形象210。竞合关系重塑行业生态
吉利与奇瑞最终以“握手言和”收场,杨学良与李学用共同呼吁“中国品牌团结向上”46。在电动化与全球化浪潮下,合作研发、技术共享或许比零和博弈更具长远价值。
这场风波终将过去,但留给行业的思考远未结束。银河星耀8以“高质优价”冲击市场,风云A9能否以长续航破局,答案只能由消费者用脚投票。当价格战与口水战逐渐退潮,唯有回归技术深耕与用户价值,中国汽车品牌才能真正“仰望星空”,而非困于“互踩”的泥潭。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奇瑞高管点评“烂车一台”,吉利副总裁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奇瑞高管称吉利银河星耀8为“烂车”,奇瑞回应已严肃处理,吉利副总裁》
•新浪科技:《奇瑞高管称吉利新车是“烂车”,吉利副总裁回应:此事已妥善处理》
来源:说车吧大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