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西岢岚,有一道美食叫炖柏籽羊肉,它是镌刻在当地人味蕾上的独特印记,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绵绵不绝的乡愁。要想揭开小城炖羊肉背后那些带着浓郁烟火气息的人文底蕴,那这位与这道美食结缘三十载的九旬老人——郝存仁,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在山西岢岚,有一道美食叫炖柏籽羊肉,它是镌刻在当地人味蕾上的独特印记,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绵绵不绝的乡愁。要想揭开小城炖羊肉背后那些带着浓郁烟火气息的人文底蕴,那这位与这道美食结缘三十载的九旬老人——郝存仁,便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郝存仁被街坊唤作郝老汉,十七岁走西口,辗转内蒙古砖窑和煤矿谋生的经历,让这位老人骨子里透着晋西北汉子特有的倔劲。二十几岁开始掌勺,从背砖拉煤的苦力到家乡学校食堂大师傅,近五十载灶台生涯将他对美食的较真劲打磨得愈发锃亮。1991年退休后,他搭乘着岢岚柏籽羊产业初兴的东风,在县城支起“郝老汉炖羊肉馆”的小店,用十四年光阴将炖羊肉、熬羊汤和推莜面三样本地家常菜做成了几代人的味觉记忆。
“这炖羊肉的香气里,透着父亲的脾气。父亲性子直、脾气犟,对待每一位食客、每一锅食材都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回忆到此处郝老儿子有些哽咽,三十年前父子俩每天凌晨蹬车到县城周边村里收羊的场景犹在眼前。有次商家送来的肉质不达标,老人当即将二十斤羊肉抛出院墙,那句“食材不好,菜就没了魂”的呵斥,至今仍在许多老辈养殖户间口耳相传。
岢岚的柏籽羊是当地的骄傲。这里被誉为“中国晋岚绒山羊之乡”,柏籽羊在好山好水间放养,喝山泉水,吃柏籽、柏叶长大。这种独特的成长环境赋予了柏籽羊非凡的品质,肉质细密,纹理清晰,鲜嫩清香,毫无腥膻味,还带着柏树的馨香。除了一般羊肉的营养外,还富含八种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有着“肉中人参”的美称,能暖胃健脾,促进消化吸收。
郝老汉娴熟的炖羊肉手艺,是多年来对美食执着追求的结果。他的炖羊肉主要有选羊、备料、炖肉、回锅4个步骤。选羊时,会专挑本地三年生、毛重85- 100斤的山羯羊,体型健硕、毛色光亮的青背山羯羊或柏籽山羯羊为上选。备料讲究屠宰干净、分割均匀,准备好大葱、鲜姜、干红辣椒等多种调味料。炖肉时,大锅内倒入冷水,依次放入适量盐、鲜姜片和干红辣椒,待搅拌均匀后再放入羊肉,花椒、小茴香需用纱布包好埋入肉中,大葱洗净切掉根须后整段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5-3小时,羊肉熟后捞出调料包,最后加入当地特色的老黑酱调色增香。回锅时,将炖肉汤舀入锅中煮沸,放入蒜末、葱花和肉块一起翻炒,熬尽汤汁,加适量味精或鸡精,搅拌均匀即可出锅。每一步都饱含着他对传统做法的坚守和对美味的执着。
除了炖羊肉,郝老汉熬制的羊杂汤也别有一番风味。备料时,将羊下水洗净煮熟,去骨后切成细条与羊血搅拌均匀,准备好粉条和各种调料。配汤时,将炖肉汤和羊下水汤混合,加入羊杂和调料,煮好粉条后浇汤上桌,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暖身又暖心。
“尝郝老汉炖羊肉,品七十年酸甜苦辣;美味可口炖羊肉,忠厚老实岢岚人。”这句羊肉馆不变的宣传语,正是郝老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岢岚人的生动缩影。而郝老汉将自己一生的辛酸苦辣、对美食的感悟以及各地饮食文化的精髓,都融入到了这一锅炖羊肉中。
在岢岚电商直播间里,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们将炖羊肉的柏香翻译成现代味觉密码。岢岚县委副书记赵超表示:“柏籽羊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多年来历届岢岚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从品种的培育和养殖技术的推广,到品牌的打造,再到市场的拓展,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扶持。正是这份支持,使柏籽羊产业蓬勃发展,让岢岚炖羊肉这道美食走出深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对于岢岚人来说,炖羊肉是家乡味道的象征。无论是围坐在一起吃着炖羊肉的温馨时刻,还是在外奋斗时对家乡的思念,都让这道美食成为了连接岢岚人与家乡和亲人的情感纽带。每一口鲜嫩的羊肉,每一勺浓郁的汤汁,都蕴含着家乡的温暖和亲情的味道。
如今,岢岚炖羊肉已不仅是小城里的家常滋味。随着柏籽羊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这道传统美食正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姿态,承载着岢岚人的乡愁与匠心,走向更辽阔的舞台。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这座小县城的文化名片,承载着岢岚人的历史、情感与希望,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岢岚,品味这道独特的家乡味道。(董慧欣、杜佳欣)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