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友堪楷模(59)同走长征路的文学兄长(上)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1 04:23 1

摘要:—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尊师重友堪楷模(59)

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同走长征路的文学兄长(上)

写在前面:

‌胡世宗的良师益友包括许多著名的文化界名人,他们通过作品和交往对胡世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胡世宗与我聊天,充满感恩情怀提到刘白羽、臧克家、艾青、贺敬之、张光年、丁玲、魏巍、袁鹰、李瑛、浩然、张志民、彭定安、王向峰、李仲元、阿红、解明等一连串良师益友名字时,加重语气说,回首我的成长历程,得益于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引领与热情帮助。

“良师益友助力我成长”,先生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在赞同他此观点的同时,想到问题的另一面:胡世宗如此对待良师益友。

我不清楚当今中国文坛有多少位巨匠名家精英,也无从统计。可我知道这样一组数据:胡世宗先生仅收到赠书的友人就有814位,共1984本书。这中间有良师,有益友,有的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胡世宗尊师重友是出了名的,与良师益友交往,时间长的超过半个世纪,短的也有一二十年。胡世宗不仅用心动情与他们沟通往来,还曾经撰写50多位诗人的生平历程,性格特点,创作风格,生活情趣,精神风貌……著有《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人生与诗》。

多年来,胡世宗与众多师友通信累计数十万字。他将这些珍藏书信,全部捐赠给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和辽海出版社联手出版了《胡世宗捐赠珍藏书信集》,他为书信集写的附言就有50万字。

透过这组数字,我深切感受到了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程度,他善于交往良师益友,善于从良师益友身上汲取营养,善于学习和发扬良师益友的好思想,好作风。如今的他,早已经成为许多人公认的良师益友。

无论在军界,还是在地方,也不管是小范围朋友闲聊,还是放大的朋友圈交谈,只要唠起胡世宗先生,大家都会肃然起敬,说他是尊师重友的楷模,尤其是他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更是赢得交口称赞。

我在与胡世宗先生长期相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他有太多太多的优长值得学习。每次来往,每次交流,每次见闻,都深受感动与教益。

从3月25日开始,我以《尊师重友堪楷模一一胡世宗先生如此对待良师益友》为题,将连续发布胡世宗尊师重友的故事。由于受多种条件所限,这些小文仅仅是胡世宗先生尊师重友的“冰山一角”,每一篇也只是一个侧面,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把这些汇集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看到胡世宗先生是怎么样尊师重友的。

今天,与亲友们分享 《尊师重友堪楷模》

第五十九篇:

《同走长征路的文学兄长(上)》。

注:文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2025年5月21日

由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前8卷和2016年1月出版后9卷,相继两次出版的总计十七卷、972万字的鸿篇巨制一一《胡世宗日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积极反响。围绕《胡世宗日记》召开的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接踵而至,全国文化名人和辽沈地区文学界好评如潮。

中国作家网2017年4月29日发布的一部“文字的长征"一一笔谈《胡世宗日记》中汇集的评论家、诗评家、作家、诗人的诸多评说。大家从不同角度高度评价这部鸿篇巨制。

2018年8月30日,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胡世宗日记》研讨会上,20多位辽沈文坛知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颇有见解的发言,都极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著名作家、诗人、编辑家袁鹰在日记序言中如此评价《胡世宗日记》:“ 这部日记,是世宗从学校到军旅到文坛的生命长征史、心灵长征史。充实而多彩。”“我衷心盼望他、期待他接着往下写,虽然到下一部出版时,我大概看不到了,但是很多很多后来人肯定能读到,历史肯定能读到。”

袁鹰先生对《胡世宗日记》“两史”的定位鲜明准确,引起社会各界的共识和高度认可,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袁鹰的名字与《胡世宗日记》联系的更加密切。无论是对《胡世宗日记》研讨论坛,还是撰文评价,几乎是无人不引用袁鹰之说。

袁鹰,原名田钟洛,是中国现当代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以其清新隽永的文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著称。他的创作跨越半个多世纪,涵盖散文、诗歌、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散文创作和儿童文学方面成就斐然。 。

袁鹰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见长,代表作《井冈翠竹》《白杨》等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他的散文常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抒写家国情怀与人生哲思,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如《井冈翠竹》借竹喻人,歌颂革命者的坚韧品格。

袁鹰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作品如《时光老人的礼物》《校园里的蔷薇》等,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与教育意义,深受小读者喜爱。他善于通过浅显的文字传递深刻道理,影响了几代青少年的成长。

作为《人民日报》文艺部资深编辑,袁鹰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并推动了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他还参与主编多部文学选集,如《建国以来散文选》,为文学史的梳理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袁鹰的作品因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散文被广泛传诵,并多次入选语文教材,对青少年语言教育和价值观塑造产生深远影响。

袁鹰的创作始终与人民、与时代同频共振,其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社会精神的写照。他的离世被文学界誉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其文字的生命力仍将持续滋养后人。

‌胡世宗与袁鹰充满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文学的共同追求。胡世宗与袁鹰在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中有着密切的合作和深厚的交情。

胡世宗与袁鹰的友谊始于1975年,当时胡世宗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实习,有幸与袁鹰一起重走长征路。这次经历不仅让他们在工作中紧密合作,还加深了彼此的友谊‌。胡世宗和袁鹰一起到访了遵义、乌江、赤水河、金沙江等地,撰写了《人民日报》的整版通讯《长征路上新的长征》。袁鹰写了长篇散文《深深的怀念》,而胡世宗则写了长征诗《红军标语》发表在《人民日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世宗与袁鹰的名字总是紧密相连。他们不仅是文学上的同行者,更是思想上的知己,情感上的挚友。他们的友情,如同长征路上的烽火,历经风雨,却愈发坚韧。

胡世宗与袁鹰的友情,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创作内容,更深化了彼此的思想情感,深深地植根于他们对理想的共同追求。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未完,转下篇)。

来源:乐观的润无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