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力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加力建设富有胶东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加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号文”共分8个部分、35条举措,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再加力,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崭新篇章。
昨日,《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再加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向社会公布。
加力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加力建设富有胶东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加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号文”共分8个部分、35条举措,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再加力,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崭新篇章。
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望着逐渐饱满的麦粒,招远市锦程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桂玲满眼喜悦。“今年水利条件改善,及时进行了‘一喷三防’,如果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产量肯定比去年还高。”张桂玲高兴地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加力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是今年“一号文”部署的重点任务。今年,我市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产能稳定在38亿斤以上。推广“莱阳玉米密植模式”,抓好玉米整建制单产提升。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成小麦玉米“一年两作”高产高效引领区6处,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挖掘花生扩种潜力,扩大“烟薯”系列甘薯发展优势。
优化结构,食物供给更多元。“一号文”指出,坚持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深挖设施农业、畜牧业、海洋渔业等综合生产潜力,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林下种植大球盖菇,既能让农民增加收入,又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争取在全市进行推广。”烟台市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站站长王英磊表示。
今年,我市将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积极推广“菌菜轮作”“果菌间作”新模式,全市蔬菜产量力争达到230万吨。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产业,保护生猪核心产能,优化家禽结构,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24万头左右、肉鸡出栏2.5亿只以上,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20万吨左右。
科技装备,为农业赋能。“一号文”指出,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统筹农业科研资源力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露地蔬菜采收进入智能时代。”4月21日,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与加工观摩研讨会在莱阳召开,不仅为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实践样板,更为推动全国露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我市将实施新一轮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组建育种攻关联合体5个,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0个,生产各类水产苗种5000亿单位。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动大规模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新增高端智慧适用农机6000台(套)以上。
加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现在,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一号文”对“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服务”“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部署,加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2024年,全市1001个无自来水村庄通上了自来水,4000多个村、近八成农村群众喝上了与城市同质的自来水。今年,全市农村供水规模化率将达到85%以上。
基础设施的改善,事关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今年,我市将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300公里。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实施农村危房和抗震改造580户,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推进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公共充电桩“乡镇全覆盖”成果。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行政村区域实现5G和千兆光网全覆盖。
农村公共服务是农民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当前农民群众急迫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今年,我市将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支持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建,提升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消防、安全等管理水平。持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新改造提升村卫生室1100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加强农村残疾人关爱服务,为5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着眼优环境,我市将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完善管护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完成308个行政村治理任务,加强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治理长效管护。推进“水网+”行动,打造两个以上生态清洁小流域。强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管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设备管护长效机制。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
着眼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市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提升蓬莱、莱州、莱阳、海阳、招远等潜力区市城镇化水平。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新建和改造提升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项目8个以上。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
让农民增加收入得到实惠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收入是关键。
“5天小长假,有4天满房,大家都反映今年客人挺多的,收入不错。”长岛千浔屿民宿老板傅艳丽高兴地说。“五一”假期,长岛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21%,给长岛的渔家乐·民宿带来了滚滚客源。
兴农富农是“一号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号文”着眼于农民增收,精准施策,提出了“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手工业等”“实施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转型行动,大力发展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旅产业”“强化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苹果、‘蓝色粮仓’等系列带货专场活动”等实打实的举措,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一号文”指出,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统筹用好“雨露计划+”、公益岗等,保持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
持续提升联农带农水平。今年,我市将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优行动,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提升各类合作社1000家。
产业兴,才能百业旺。“一号文”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烟台农品竞争力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加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上,烟台将全链条巩固提升烟台苹果、海参、葡萄与葡萄酒等重点产业,持续壮大白羽肉鸡、食用油、大樱桃等优势产业,扶持发展甘薯、食用菌、贝类、藻类等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三文鱼万吨计划”,加快建设深海鱼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争创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一号文”在深入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提出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种养循环等绿色技术,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6%、10%。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行动,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2%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依法依规落实秸秆禁烧管控要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YMG全媒体记者苗春雷通讯员王贵
责任编辑:杨云阁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