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公益性“慢火车”的新变化引发网友关注。“慢火车”是铁路部门为农村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量身打造的出行保障,票价最低只要1元,而且逢站必停,串联起偏远山区的各个村镇,解决了乡亲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比如在四川大凉山,5633次列车全程376公里,停
最近,公益性“慢火车”的新变化引发网友关注。“慢火车”是铁路部门为农村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量身打造的出行保障,票价最低只要1元,而且逢站必停,串联起偏远山区的各个村镇,解决了乡亲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比如在四川大凉山,5633次列车全程376公里,停靠25个站点,最低票价仅2元,最高也不过26.5元。这趟列车已成为当地沿线百姓离不开的交通工具。
对大部分村民而言,“慢火车”已不单单是交通工具,更是他们的“致富车”。老乡们带着自家种的香椿、樱桃,养的家禽家畜等土特产,坐着火车去县城卖,售价比村里收购价能高出不少。当“慢火车”遇上互联网,新的变化也在发生。比方说,贵州卖甘蔗的老农借助列车上的“流动集市”车厢,将红皮甜心甘蔗卖到了全国;车厢内开设的带货直播,更是让大山里的农产品飞向了全国老百姓的餐桌。
教育文化同样在“慢火车”上提速。有些列车专门设置的“学习车厢”,为大山里的孩子提供了一个移动的学习空间。学生们围坐在课桌椅前,利用乘车时间讨论学习。车厢两侧的书架上,有上千册图书可以免费借阅,这里既是移动自习室,更是知识加油站。今年1月,以绿皮火车为移动舞台的“村火车上的村T村晚”活动热烈开场,特色的歌舞表演、精美的非遗展示,为村民呈现了一场艺术盛宴,让“慢火车”成为传承文化的舞台。
“慢火车”的新变化彰显了快与慢的哲学,启示我们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既要追求发展的快,也要留住人情的暖。我们期待各地能够解锁出“慢火车”更多的利用方式,让其既能成为村民体会美好生活的载体,也能成为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通的加速器,让更多村民从中感受到时代发展脉动,解锁更多的发展可能。
来源:农民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