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宣统元年(1909年),蚌埠火车站始建,同时车站旁边设“大机房”,即蚌埠机务段,建矩形机车库1座,20米转盘1座,机车停放股道4条,可容纳17台机车,还有水鹤2座,水塔、东西煤台各1座。1921年,扩建新车房及股道4条。1939年,增建直径20米机车转盘1座
清宣统元年(1909年),蚌埠火车站始建,同时车站旁边设“大机房”,即蚌埠机务段,建矩形机车库1座,20米转盘1座,机车停放股道4条,可容纳17台机车,还有水鹤2座,水塔、东西煤台各1座。1921年,扩建新车房及股道4条。1939年,增建直径20米机车转盘1座,由人力推动转向。
1938年2月2日,日军攻入蚌埠,中国军队撤退时炸毁淮河铁桥与部分铁轨。日军成立华中铁道株式会社,加快掠夺中国矿产资源,津浦路成为中国失血的创口。新四军为削弱日军对津浦路的控制,开展反扫荡作战并破袭铁路。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驻蚌埠特务机关大搜捕,试图扫清津浦路上的隐患。淮海战役时,解放军攻占宿县,切断徐州兵团与南京的陆上联系。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想炸毁蚌埠机务段水塔,铁路工人拼死护路保住了水塔等设施。1949年7月1日,津浦铁路全线修复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蚌埠站客、货运量攀升。1953至1958年间,新建旅客候车室等设施,站线增加并延长股道。1967年新建灯泡线,1972年蚌埠站改建,增设售票室等设施。1983年新建地下通道,拆除老天桥。1984年底,蚌埠东站开始配属美制ND5型内燃机车。1996年,站房设施全部拆除新建。
1955年,阎德吉分配到蚌埠机务段任机车司炉。1960年担任机车司机后,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总结出“9个有数”的行车经验,至1988年底,连续安全行车29年,行程147万多公里,防止各类事故230多起,获得多项荣誉。
上世纪80年代末,蚌埠机务段着手新建简易油库。首任工长王峰面对一无资料、二无设备设施,职工对机车燃油管理一无所知的困难,多次外出学习,求师问友,收集资料,不到半年就使简易油库顺利建成。九十年代中期,新建4000立方储油能力的正规油库时,他又多次外出取经,让大油库工作迅速步入正轨,保障了段由蒸汽向内燃转型的顺利过渡。
2005年7月,京沪线开始电气化改造,蚌埠站迈入电气化时代。2010年,蚌埠站进行无棚化改建,同年京沪高铁全线铺通仪式在蚌埠举行。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蚌埠南站启用。
如今,蚌埠机务段在铁路运输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适应铁路发展的新要求,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提供可靠的动力保障。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