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球网在2025年5月19日放出猛料:中国首款蜂群母舰无人机“九天”,预计将在6月底完成首飞。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环球网在2025年5月19日放出猛料:中国首款蜂群母舰无人机“九天”,预计将在6月底完成首飞。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彻底打破传统空战逻辑的颠覆。
翼展25米、载弹量6吨、单机能投送上千架子无人机,听着像科幻片里的场景,但现在,它就要飞上天。
这架“空中航母”不只是飞得远、带得多,更重要的是:它会思考、能协同、能压制、还能群殴。
飞机
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一架能飞的“母舰”。
翼展25米,妥妥一架小型喷气客机的身材。最大起飞重量16吨,航程7000公里,能连续飞12小时不落地……
你没看错,这不是战斗机,这是无人机。但别小看它的“无人”两个字,恰恰是这个“无人”,让它敢飞得更远、飞得更久、飞得更狠。
机腹那一排排像蜂巢一样的舱门,能容纳200到300架子无人机或巡飞弹,外挂点还能挂鹰击12、霹雳15这种狠角色。
从侦察、打击到制导,它一架顶整个中队。而最牛的是,它有智能控制系统,能在被敌人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保持95%的编队不散。
想象一下,在电子战打得火热的时候,它还能像一支“空中舞蹈团”一样整齐划一地展开攻击,这画面,太不讲理了。
说它是“空中航母”,真不是吹。它飞得高(1.5万米)、飞得快(时速700km/h)、带得多(6吨),而且用的是国产涡扇发动机,骨子里就写着两个字:硬核。
飞机
听到“30分钟投放1000架”,你可能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能用来送快递不?别急,这可不是用来送外卖的,这叫战术级蜂群压制。
每架“九天”能一次性释放120-150架子机,十架组成一个编队,就是一波“空中蜂群打击浪潮”。
子机分三类:一类侦察,一类干扰,一类自杀式攻击。
你想打谁,它先帮你找;你想压谁,它先帮你掐信号;你想炸谁,它直接撞上去。
整个流程不超过一分钟,全自动完成。
最夸张的是什么?它的成本。
一次任务下来,花的钱只相当于传统有人机编队的1/8,打击密度却能提升10倍。
美国TRV-150搞个68公斤的物资投送都要40分钟,而“九天”系统效率直接甩它230倍。
有点像啥?像是别人还在用拨号上网,你已经坐在8K直播间里看世界杯决赛了。
无人机
这不是一项技术突破,而是一场军事范式革新。
传统空战靠预警机、雷达网。但“九天”的蜂群侦察网一出,500平方公里范围内,风吹草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目标识别精度0.1米,连人影都逃不过。
而且,它不是单打独斗。2025年4月,中国试射高超音速空空导弹成功,“九天”可以给这些导弹“指路”,实现超视距打击。
敌人还没看到你,你已经把他炸成火球。是的,这很不公平,但未来战争从来不讲公平。
传统防空导弹,一发下去50万美元,打不中还白搭。
而“九天”子机,一架才2万美元,还能集群飞、智能躲、硬刚干扰。就像一大群马蜂冲进你家厨房,你拿苍蝇拍根本拍不过来。
别说笑,2018年叙利亚那次实战,13架简陋无人机都能突破俄军S-400防线,造成60%的破坏。现在“九天”带的是智能蜂群,想象一下……
7000公里航程,能直接摸到第二岛链,甚至关岛的雷达站和跑道。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实打实的威慑力。配合高超音速导弹,“九天”能形成“察-打-评”一体的闭环杀伤链。
简单点说,敌人还在开会,你这边已经炸完收工。
军用技术能不能下放民用?当然能,蜂群算法已经被京东、顺丰拿去测试物流无人机了,配送效率提升400%。新疆电网也用这技术搞巡检,效率提升15倍。
说句实在话,这玩意儿未来真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你下单的快递,说不定以后真是从“空中航母”飞过来的。
“九天”的首飞,不只是中国无人机的一小步,更是全球空战迈向智能化的一大步。
当美国媒体用“China is redefining 6th-generation warfare”来形容它时,我们知道:
未来的空权,不再是比谁飞机多、导弹狠,而是比谁算法准、协调强。
战争的边界,正被“蜂群”重绘。而这一次,中国站在了图纸最上方。“空中航母”划破天际的那一刻。
参考资料:
兵器评论 2025-05-19 中国“空中航母”将首飞!30分钟投送超1000架无人机,颠覆空战规则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洛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