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PIK3CA突变乳腺癌精准靶向药在浙江开出首张处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9:03 2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其中约70%属于"激素敏感型"(医学上称为HR+/HER2-型)。目前,针对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临床数据显示约50%患者会在1-2年后出现耐药。究其原因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其中约70%属于"激素敏感型"(医学上称为HR+/HER2-型)。目前,针对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临床数据显示约50%患者会在1-2年后出现耐药。究其原因,科学家发现:30%-40%的耐药患者体内存在一种名为"PIK3CA"的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会重新激活癌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而PI3K是PAM信号通路的“源头”,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可以从源头抑制PI3K相关信号通路活化,成为逆转治疗耐药的关键突破口。

5月20日,浙江省肿瘤医院一级主任医师胡海教授为一位乳腺癌复发患者开出了伊赫莱®(通用名:伊那利塞片)全国首张处方,作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及突变体降解剂,填补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空白,这款被誉为“抗癌新武器”的药物,为我国众多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

浙江省肿瘤医院胡海教授为一位乳腺癌复发患者开出伊那利塞片全国首张处方

耐药患者迎来精准抗癌"新武器"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耐药问题一直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重大挑战。据胡教授介绍,当前标准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主要面临两种耐药类型,亟需引起患者重视。第一类是:原发性耐药。"有些患者用药后,肿瘤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生长,这类患者往往在治疗初期就面临方案失效的困境。第二类是继发性耐药也就是更多患者遇到的问题。"开始时治疗效果很好,肿瘤明显缩小,但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后,药物突然“失效”了。

针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难题,PI3Kα抑制剂及突变体降解剂伊那利塞展现出潜力。临床研究显示,约50%的乳腺癌患者因PIK3CA基因突变导致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尤其对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更高。而伊那利塞或能很好的抑制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的发生,延长内分泌治疗的有效期,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乳腺癌精准治疗迈入新阶段

本次全国首张伊那利塞处方的开具,标志着乳腺癌精准治疗迈入新阶段。首例接受治疗的患者是PIK3CA突变型乳腺癌复发患者,在标准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胡海教授表示这是该创新疗法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随访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展现出良好的肿瘤抑制作用。

“这是精准医疗的典型应用。我们团队将持续随访,进一步评估该方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胡海教授表示,"对于PIK3CA突变的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伊那利塞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该药物在国内的可及性,使我们能够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这一创新疗法。

专家推荐:推进PIK3CA基因检测避免漏检

在乳腺癌精准治疗实践中,基因检测已成为关键环节。胡海教授指出,通过检测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可准确判断肿瘤生物学特性,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主流检测方法包括NGS二代测序和PCR检测,其中NGS能更全面发现PI3K热点突变、低频突变及基因扩增,而PCR仅能覆盖75%的常见突变。

“虽然NGS费用较高,但前期多花两三千元检测费用,可能换来更长的生存期。”胡海教授强调,若因节省检测费用导致漏检,患者可能错失靶向治疗机会。建议患者在基因检测环节确保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才是关键。

药物肿瘤抑制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可管可控

“作为靶向糖代谢关键通路的药物,其副作用主要体现为糖代谢相关异常。”胡海教授指出,临床观察到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糖、肝功能障碍和腹泻等。但现有数据显示,这些反应基本可控,总体安全性良好。

值得关注的是,胡海教授特别强调了胰岛素会直接削弱伊那利塞的效果。“必须提醒临床避免联用胰岛素。”胡海教授解释,“这是基于我们对该靶点三十年来的深入研究得出的研究结果,更推荐糖尿病肿瘤患者在使用伊那利塞同时选择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物进行血糖干预。”

对于提升药物可及性,胡海教授呼吁乳腺癌诊疗领域应积极推动精准治疗理念;其次是推行检测普及,加强基因检测覆盖,确保PIK3CA突变患者及时获得精准诊断。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