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市徐汇区东二小学一年级学生陈世中踏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借助AIGC绘画技术,精心绘制出《哪吒2之魔童闹海》里的“石矶娘娘”。自幼热爱绘画的他由衷感叹:“AI技术真是太厉害了!”5月17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多个体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市徐汇区东二小学一年级学生陈世中踏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借助AIGC绘画技术,精心绘制出《哪吒2之魔童闹海》里的“石矶娘娘”。自幼热爱绘画的他由衷感叹:“AI技术真是太厉害了!”5月17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多个体验项目,像“AIGC绘画?哪吒 2之魔童闹海”“未来职业探索者——AI数字人”“智能机器人工程师”等,其中诸多热门项目名额瞬间被“秒杀”。(5月19日澎湃新闻)
这场职业体验热潮正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职业体验已突破传统实践活动的边界,成为破解教育与产业“两张皮”困局、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关键路径。
职业体验本质上是一场教育场域的破壁行动。传统基础教育中,学生的职业认知多源于碎片化的媒介信息,对新兴职业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孪生工程师等几乎一无所知。上海 70余所中高职院校打造的400余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借助元宇宙技术还原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模拟跨境电商运营、参与数字艺术创作中,触摸到产业变革的真实肌理。这种认知重构不仅填补了教育与产业的断层,更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建立起“个人发展—职业需求—社会进步”的价值坐标系,为未来职业选择提供理性参照。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看,职业体验激活了知识内化的“化学反应”。杜威“做中学”理念在此获得时代注脚:当学生通过编写算法让机械臂完成精准抓取,或是运用数学建模优化物流路径时,抽象的学科知识瞬间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工具。数据显示,参与职业体验的学生,更能将实践经验迁移至学科学习,有利于明确未来专业方向。这种从“认知冲击”到“学习觉醒”的转变,彻底打破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培育出面向未来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融合的维度,职业体验正重塑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当学生身着工装参与智能工厂流水线,或在数字媒体工作室完成创意项目,他们不仅亲历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全过程,更直观感受到不同职业对社会运转的独特贡献。这种沉浸式体验有效消解了“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偏见,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背景下,成为推动教育公平从资源均衡迈向理念革新的催化剂。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开展职业体验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招生志愿填报率。
上海的实践证明,职业体验是撬动教育生态变革的重要支点。期待更多地区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学段衔接、产教协同、普职融通”的职业体验体系,将职业启蒙贯穿基础教育全过程。唯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认知自我、锚定方向,才能培育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