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酒精消费市场出现新动向,众多商家敏锐捕捉到了女性消费群体的潜力,纷纷推出琳琅满目的果味酒精饮料。这些饮品凭借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果香以及较低的酒精度数,成功吸引了不少女性消费者的目光,让她们在享受甜蜜口感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踏入饮酒行列。从包装精致的预调鸡尾
当下,酒精消费市场出现新动向,众多商家敏锐捕捉到了女性消费群体的潜力,纷纷推出琳琅满目的果味酒精饮料。这些饮品凭借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果香以及较低的酒精度数,成功吸引了不少女性消费者的目光,让她们在享受甜蜜口感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踏入饮酒行列。从包装精致的预调鸡尾酒到充满少女心的果味气泡酒,商家们通过精心的营销策略,将饮酒打造成一种时尚、惬意的社交方式,试图让更多女性养成饮酒习惯。
然而,在商家精心营造的饮酒“美好氛围”背后,却隐藏着对女性健康的巨大威胁。
女性与男性对酒精的生理代谢差异
2022年,一篇发表在《性别差异生物学》期刊上的综述文章指出:饮酒给女性带来的健康风险比男性更大,即使她们的喝得更少。这项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团队的研究发现,女性与男性在代谢酒精方面存在根本性的生物学差异,导致女性更高的血液酒精浓度(BAC)及更严重的健康后果。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
首先,由于女性体内的总含水量通常低于男性,并且脂肪比例较高,酒精这种水溶性物质在女性体内不易被稀释,因此即使与男性喝一样多的酒,女性的血液酒精浓度也会更高。所以即使是喝了一样多的酒,女性也会更快地感受到醉意,并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其次,女性体内负责分解酒精的关键酶——乙醇脱氢酶(ADH)的活性较男性更低,特别是在胃部。研究表明,女性体内的ADH活性可能比男性低40%左右。更弱的酒精代谢能力意味着更多的酒精未经分解就直接进入血液,进一步提升了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这些代谢差异转化为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健康风险:
肝脏损伤更为严重:女性即便饮酒量少、酗酒时间短,也比男性更容易患上严重的酒精性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炎。癌症风险增加:女性饮酒后罹患乳腺癌、口腔癌、食管癌、咽喉癌、喉癌和肝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负担加重:女性因饮酒而出现心肌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心血管问题的比例更高。每天饮用三杯以上酒精饮品的女性中风风险比男性高。此外,女性还会遭遇一些特有的风险,例如月经紊乱、激素失衡、生育能力下降、胎儿发育受影响、遭受暴力的风险增加等等。
将性别作为生物学变量纳入成瘾药物研究设计、分析及疗效结果中的总结
而关键的是,有研究表明女性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的发病率正在上升,且其健康风险更为严重,但目前针对女性的治疗方法仍显不足。研究人员指出,在药物开发过程中,性别差异常常被忽视。女性在临床试验中的代表性不足,即便参与研究,数据也很少按性别进行单独分析和报告。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医学界的足够重视。
酒精对男女大脑影响的差异
除了代谢上的差异,女性大脑对酒精的反应也与男性不同。2020年,一项发表在《神经科学研究期刊》上的综述文章就系统梳理了过去十年来关于酒精如何影响男女大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性别在脑功能和结构上对酒精反应的重要差异,并呼吁加强针对女性的神经科学研究。
这篇综述由耶鲁大学医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他们指出,过去十年间,女性AUD的发生率上升了84%,远高于男性的35%。同时,高风险饮酒行为在女性中增长更为明显。考虑到女性本身就因生理代谢差异而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理解酒精对男女大脑影响的不同,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酒精对大脑的具体作用,研究人员汇总了数百项使用神经影像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方法。
PET技术通过放射性示踪剂追踪特定分子或神经递质活动,帮助科学家观察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和成瘾机制。例如,在研究多巴胺系统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年轻男性社交饮酒者在摄入酒精后,其腹侧纹状体(大脑奖赏中枢之一)释放的多巴胺比女性更多,这种释放还与男性体验到的愉悦感密切相关。而在有酗酒倾向的年轻人中,男性腹侧纹状体的D2/D3受体水平更高,女性则没有这一现象。
而阿片系统的研究结果则较为复杂。一些研究表明,酗酒者的大脑杏仁核中κ-阿片受体(KOR)的可用性降低,且男性下降范围更广;另一些研究则显示μ-阿片受体(MOR)在酗酒者的腹侧纹状体和杏仁核中表达增强,而女性这些区域的受体密度普遍低于男性。
这些发现表明,酒精可能通过不同的神经化学通路影响男女大脑的奖赏系统。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结果,饮酒量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效应
随后,他们又用MRI进行了研究。MRI可以清晰呈现大脑的结构变化,比如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变化。
在青少年群体中,研究发现患有酒精使用障碍的女性前额叶皮层体积比同龄健康女性小,而男性反而更大。此外,女性暴饮者前额叶皮层较厚,可能意味着大脑发育延迟;而男性暴饮者的皮层则变薄。这表明,酒精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
在成年人中,部分研究发现男性酗酒者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萎缩更严重;而女性酗酒者则在眶额叶皮层等区域表现出更大的灰质损失。不过也有研究未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戒酒一段时间后,大脑体积可能会有所恢复,尤其是在女性的白质中,这种恢复趋势更为明显。
PET和MRI所呈现的都是相对静态的特征,而 fMRI则可以动态地测量大脑的活动模式。它通过检测血氧水平变化,反映大脑在执行任务或接受刺激时的活动情况。
面对饮酒的氛围(如酒瓶的设计、饮酒的场景),男女大脑的反应有所不同。青春期女孩在尚未大量饮酒时,对这饮酒氛围的前额叶激活更强;但一旦开始频繁饮酒,这种模式会反转。成年酗酒女性在做高风险饮酒决策时,大脑奖赏系统、默认网络和认知控制区域都显示出活跃信号;而男性则在左杏仁核对酒精味道刺激的反应更强烈。
在情绪处理方面,男性酗酒者对恐惧表情的下额回激活更强,而女性酗酒者则表现为该区域激活减弱。类似的相反模式也出现在对快乐表情的反应中。
这些结果说明,酒精可能以不同方式干扰男女的情绪调节和认知控制能力。
女性饮酒的死亡风险阈值显著低于男性
以上的结论是不是太过于抽象?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些更为直接的数据。
2023年,一项由加拿大物质使用研究中心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网络开放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107项队列研究、超过480万名参与者的长期健康数据,重点探讨了酒精摄入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令人担忧: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对女性健康造成显著影响。该研究发现,女性每天饮用25克纯酒精(大约相当于一杯150毫升的葡萄酒或一罐330毫升的啤酒),其全因死亡风险就开始显著上升。而这一阈值明显低于男性——男性的死亡风险在日均摄入45克酒精后才开始上升。
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女性的风险迅速攀升:每日摄入45至64克酒精,死亡风险进一步上升;每日摄入65克以上酒精,风险则更加显著。
按性别(男性或女性)划分的酒精消费所致全因死亡率平均相对风险
这表明,女性的死亡风险与饮酒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也就是说,喝得越多,风险越高!这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它不仅挑战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传统观念,也再次提醒公众,尤其是女性,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酒行为。
研究人员指出:很多人认为偶尔小酌无伤大雅,但这项的研究表明,即便是低水平的饮酒,也可能对女性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小结
在酒精消费市场不断向女性渗透的当下,商家们推出的果味酒精饮料虽以时尚、惬意的形象吸引着众多女性消费者,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饮酒对女性健康的潜在危害远超想象!
科学研究已明确揭示,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女性在代谢酒精时面临更大的挑战,更高的血液酒精浓度、更弱的酒精分解能力,使得女性在相同饮酒量下,更容易遭受肝脏损伤、癌症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负担加重等多重健康威胁。
因此,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不劝酒、不诱导女性饮酒的良好氛围。在聚会、社交等场合,尊重女性的选择,避免以劝酒为乐;各位女性朋友们也要自己注意控制量,切莫贪杯哦!
来源:生物谷
来源:YI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