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铁上、公交车上、办公室里,几乎每个人都低着头刷手机、看电脑。习惯性低头,成了现代人的“集体姿势”。但脖子酸、肩膀僵、头晕眼花,这些小毛病真只是“小问题”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地铁上、公交车上、办公室里,几乎每个人都低着头刷手机、看电脑。习惯性低头,成了现代人的“集体姿势”。但脖子酸、肩膀僵、头晕眼花,这些小毛病真只是“小问题”吗?
一个人每天低头超过3小时,颈椎的负担就比正常姿态高出3倍,时间一长,脖子不仅酸那么简单,颈椎病真的会找上门来。可颈椎病竟然还有分种类?到底哪几种是“低头族”最容易得的?又该怎么缓解?
颈椎不是一根骨头,而是由7块小骨头组成,从脖子根部一直连到头骨下方。每一块之间都有软骨垫着,里面还包着神经和血管。它不是“钢筋铁骨”,更像个精密的活动机关,一旦姿势不对,最先受伤的就是这套结构。
现代研究发现,长期低头可能引发的颈椎病其实不止一种,而是五种不同类型,症状完全不一样。常常觉得“脖子酸、肩膀紧、头有点晕”,很可能已经在颈椎病的早期阶段。
第一种是颈型颈椎病,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它的表现就是脖子酸、活动不灵活,早上起来感觉像脖子“被卡住”,不能回头。很多人以为是落枕,其实可能是颈椎小关节长期受压,肌肉紧张导致的。
第二种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这个就比较严重了。脖子不止酸,还会向一侧肩膀、手臂放射痛,甚至手指发麻、没力气。那是因为颈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压到了神经根,就像电线被压住,信号传不出去。
第三种,脊髓型颈椎病,这是比较危险的一种。一旦压到脊髓,不只是胳膊,连走路都开始不稳,像踩棉花一样,严重的甚至大小便失控。这种情况就不是“酸痛”那么简单,很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第四种,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特别像脑供血不足。头晕、眼花、耳鸣,尤其是突然转头的时候“晕一下”,很多人以为是高血压,其实是颈椎位置改变压迫了椎动脉,影响了脑供血。
第五种叫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比较少见但容易误诊。表现是头痛、心慌、出汗异常、记忆力下降,很多人跑去看神经科或心理科,结果查不出什么问题,根源其实也在颈椎。
以上五种颈椎病,低头族都有可能中招,而且往往是从最轻的“脖子酸”发展到“手麻头晕”,再到“走路不稳”。一开始不当回事,后面就得花大代价。
如果经常低头超过2小时,晚上睡觉前总是觉得脖子发紧、想敲后脑勺,就值得警惕了。长期姿势不正导致的肌肉疲劳,会让颈椎长期处于“拉扯状态”,就像总是把一根橡皮筋拉紧,迟早会出问题。
但问题来了,工作、学习、刷手机都离不开低头,难道就没有办法预防吗?其实只要每天花5分钟,做3个针对性的动作,就能大大缓解颈椎压力,让脖子“活”过来。
第一个动作是“点头+仰头交替”。坐直脊背,缓慢低头让下巴贴近胸口,再缓慢抬头看天花板,来回做10次。这个动作可以放松颈部后侧肌肉,缓解长时间低头造成的紧张。
第二个动作叫“画圈”。头部顺时针慢慢画圈,再逆时针画圈,每个方向各5次。注意动作慢而稳,感觉脖子在“搅动”,可以活动颈椎小关节,预防僵硬。
第三个动作是“耸肩+放松”。吸气时把双肩尽量耸高,像夹住耳朵,再用力放松下垂,重复10次。这个动作能有效缓解肩颈肌肉的紧张感,特别适合办公室久坐族。
这3个动作加起来也就5分钟,不需要器械,随时随地都能做。特别是午休、下班前、临睡前这三个时间点,效果最明显。脖子一旦轻松了,头也不会那么沉,甚至睡眠质量也会变好。
很多人以为颈椎病是老年人才会得,现在20多岁就已经“脖子老化”,拍片能看到颈椎曲度变直,甚至有轻度骨质增生。不是年纪大了才出问题,是姿势出问题了。
正常的颈椎是有生理曲线的,像个“S”形,这种弧度可以缓冲头部重量。但长时间低头会让这条曲线变直,从“弯弯的弹簧”变成“直直的铁棍”,一旦变形,颈椎的缓冲能力就大打折扣。
而且低头角度越大,颈椎承受的压力就越高。医学研究显示,低头60度时,颈椎承受的重量相当于27公斤,相当于脖子上挂了个8岁小孩。每天这样压着,哪个颈椎顶得住?
所以说,颈椎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积劳成疾”。尤其是长期低头刷手机的人,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发展速度会比普通人快得多。而且很多人忽略一个关键点——枕头高度也影响颈椎健康。
枕头太高或太低,都会让颈椎过度屈曲或伸展,久而久之,同样会加速颈椎退变。理想的枕头高度应该是侧睡时,保证头部和脊柱在同一水平线,仰睡时能自然托住颈部曲线。
保持适当运动也很重要。不是说得去健身房练器械,而是日常中多活动脖子、肩膀,比如走路时左右转头、洗澡时揉揉脖子,这些小动作都能起到“大保健”的效果。
不要等到“脖子动不了了”才想起来保养,颈椎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退变严重,再好的治疗也只能缓解,无法完全恢复。及时保养,才是对颈椎最好的保护。
如果已经出现了手麻、头晕、脖子僵硬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去医院做个颈椎影像检查,排除是否有明显压迫。很多医院现在都有颈椎功能筛查,检查一次不过几百块,但能避免大麻烦。
治疗上,如果只是轻度症状,可以通过理疗、牵引、热敷等非药物方式缓解。严重的,比如神经受压明显,可能需要微创手术。但最重要的还是日常预防,别等到进了手术室才后悔。
对于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的人来说,最关键的不是“纠正坐姿”那么简单,而是要建立“主动活动颈椎”的意识。每一个小时抬一次头,动一动肩膀,都是在给颈椎“续命”。
颈椎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治好,但只要动作做对、习惯改掉,大多数人是可以在早期阶段扭转局势的。别再等到脖子响才想起来锻炼,从今天开始,5分钟3个动作,把颈椎救回来。
参考文献:
[1]王雪.颈椎病的护理干预与日常锻炼对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12):1465-1469.
[2]李强,赵楠.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24,37(07):665-669.
[3]张文涛,刘颖.不同枕头高度对颈椎曲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03):223-227.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