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军之鉴丨马军教授:ASH年会见证中国血液“日新月异”,合作交流共绘医学未来蓝图

摘要:2024年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12月7日-10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医脉通团队在ASH会议现场采访到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为我们分享中国专家学者在本次ASH会议中的亮眼表现,回顾中国血液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血液未来发展。

ASH·军之鉴

第四期

TODAY'S NEWS REPORT

2024年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于12月7日-10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医脉通团队在ASH会议现场采访到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为我们分享中国专家学者在本次ASH会议中的亮眼表现,回顾中国血液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血液未来发展。

ASH年会见证中国血液崛起,

“中国之夜”闪耀国际舞台

在今年的ASH会议上,共有近600篇研究入选,参会人数超过300人。这一数字还未包括生物研究、医药研发、转化医学以及基础研究的相关学者。因此,今年是自疫情结束以来,中国在ASH会议上提交研究摘要和参会人数的最高峰。

ASH大会主席表示,中国已成为血液淋巴系统领域的新兴增长点,对中国学者在血液学领域研究中所能作出的新贡献充满期待。

多年来,我们坚持举办“中国之夜”(China Night)活动,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血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在血液学领域已与国际接轨。这一活动不仅为中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也促进了全球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球血液学领域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血液学发展需创新驱动,携手并进共铸辉煌篇章

近年来中国在血液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韩太云药师首次发现三氧化二砷可以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愈率高达90%以上,这一成就令人瞩目。此外,在王振义院士的领导下,提出将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的创新方案,已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金标准。与此同时,黄晓军院士创新性地提出半相合骨髓移植方案,成功解决了“供者来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医学难题。这些重要发现标志着中国在现代血液学研究领域走在了国际前沿。

通过在美国的ASH会议上的学术交流,我们深刻体会到国际血液学发展的迅速。要想与国际水平接轨,实现创新至关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新药物的研发,就无法推进血液疾病的治疗。同时,学术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国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希望我们中青年一代能够继承老一辈血液学领域学者的精神,继续推动中国血液学的发展。生命至上,生命高于一切,这是我们作为医生的使命。为了让血液淋巴瘤患者获得更长久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的老、中、青医学者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任委员

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Cherry

审核:马军教授

排版:Cherry

执行:Cherry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