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高频听力下降?它是指对(2kHz-8kHz)高频率声音的辨识力降低。高频听力下降通常表现为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但听不清楚讲的什么内容,需要对方多次复述,在嘈杂环境下更为明显。
导语
什么是高频听力下降?它是指对(2kHz-8kHz)高频率声音的辨识力降低。高频听力下降通常表现为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但听不清楚讲的什么内容,需要对方多次复述,在嘈杂环境下更为明显。
那么,造成高频听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
年龄因素
随着岁月流逝,人体的听觉器官会逐渐出现衰老退化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双耳的听力会呈渐进性下降趋势,这在医学领域被称作 “老年性聋”。老年性聋早期,由于耳蜗毛细胞受损,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
丨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噪音原因
持续暴露在85dB以上的噪声中可能会造成噪声性聋;因个体差异大,一般来说每天暴露噪声中时间越长,损伤越重。
噪声性耳聋多为双侧对称型,早期典型曲线为高频4kHz处“V”形下降,以后邻近频率受累,曲线呈“U”形,晚期曲线呈下降型。
丨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药物影响
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肿瘤药物(顺铂)、利尿剂呋塞米等。
药物性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聋”,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它是由于药物和化学物质引起的听觉系统损伤,主要侵害内耳毛细胞。
丨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是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常始于幼年,有的直至成人才被发现。听力损失多数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渐进性的方式出现,早期发病听力常呈陡降型。主要诊断依靠颞骨CT、MRI扫描以及基因检测(SLC26A4等基因突变)。
因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至关重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改善,对于听力不可逆的现象,及时根据自身情况佩戴助听器。
【参考文献】:
王永华主编,实用助听器学概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来源:惠耳